第二十六章 药师进献破局策-《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第(2/3)页

    一个严令王君廓等再打渡口;一个调陈敬儿部增援,这确是再夺渡口的两个应对办法。

    但是,王君廓等就算再打渡口,渡口的唐军目前后援已到,王君廓等能打的下来么?根据此前几战来看,估计不易。而至於陈敬儿部的增援,昨日军报,陈敬儿部才到龙泉郡,给他下令路上需要时间,他接到命令后再调遣兵马,赶往定胡也需要时间,唐军的主力距离定胡渡口已经不远,则他的援兵能及时赶到么?且李世民既已在段志玄等渡河后,先后已调两批精锐支援段志玄等守渡口,他极有可能第三批的后援也已遣出。

    也就是说,在徐世绩看来,定胡渡口大概是已经无法在唐军主力到前夺回了。则既然如此,便不妨另辟蹊径,选用高曦的这个进兵方略,试一试能不能先将善阳攻下。——只要善阳可以攻下,诚如他言,唐军主力就算到了离石郡,也就只能被困於离石,的确是难有作为了。

    对於徐世绩为何不接屈突通的腔,反言高曦此略可用的缘故,李善道心知肚明。

    在诸人到前,李善道已就当前局面深入思索,听的屈突通、徐世绩两人的意见,他摸了摸短髭,先未就他两人之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喟然叹道:“渡口之至今未能夺下,有我的责任。时遣往夺渡口之兵,不应只遣王君廓部,宜当多遣兵马,以雷霆之势,或可一举夺还。”

    刘黑闼说道:“这也不能说是陛下的责任。时遣兵往夺渡口之际,陛下所率来的主力诸部,已至临汾者本不多也;臣部分据西河、龙泉、上党等要地,可用之精锐亦不足多。又离石有刘季真部万余众。王君廓能战之将,以其部而往,合刘季真之众,渡口之唐贼只三二千步骑而已,无论怎么看,夺回渡口都不是难事。况陛下复以苏定方部为援助。唯未料到者,刘季真部这般无用,刘六儿数千之众,竟被唐贼百骑溃之!王君廓斩其兄弟,半点不冤!”

    “还是有我的责任。刘季真本心怀异,我已知之,而却犹欲用其众,是我思虑不慎!”

    实际上,李善道的自责,只是主观原因。从河内到绛郡、到临汾,需要穿过太行等山,山路险阻,转运艰难,大军开进不得不分批缓行。之所以当时只遣了王君廓部往夺渡口,最主要的还是刘黑闼说的“时主力诸部,已至临汾者不多”这个客观原因。李善道当时可用之精锐,诚是有限。却不管当时原因为何,事已至此,也只能就眼下的局面,进行应对之策了。

    如今当务之急,是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能否赶在唐军主力抵达前夺回定胡渡口。

    二是若不能夺回,就必须抢在唐军主力渡河前,另外寻找突破口,打开新局面。

    亦即需要做两手准备了。

    自责罢了,李善道话回正题,起身到帐中的沙盘前,指了指定胡渡口,说道:“屈突公建言甚是,若能夺回渡口,唐军主力被阻於河西,则河东战局,就将尽为我军掌控。无论善阳、抑或太原,就都由我军说了算了,我军可以逐一拔之。然若夺渡未成,沐阳此议?”视线转向北边的善阳,抚摸短髭,踌躇片刻,说道,“亦不失为一策。”问李靖,“药师,卿是何意?”

    李靖等早也起身,从在了李善道的身后。

    闻得李善道询问,李靖躬身,目光沉静地落在沙盘上,恭谨地答道:“陛下,屈突公与徐大将军所言,皆老成谋国之见。然靖以为,兵者,诡道也,当因势而变,不可执於一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