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怎么行,去年下半年晋东南地区的民营企业才堪堪盈利,尤其是铁厂、钢厂这些地方现如今还是亏损状态.” 鲍永盛颇为严肃的继续表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晋东南商会建立之初,便已经表明老自己的初心、使命和义务。何况我相信,楚长官绝不会亏待了我们,也绝不会亏待了我们的后人。” 楚云飞认真点了点头:“既然鲍会长有如此决心觉悟,那我楚云飞也要在这里表个态。” “只要山西还是中国人说话,不管是阎长官、还是委员长,亦或者是其他人,这些人绝不会亏待了你们这些爱国企业家。” “另外,关于矿场经营之利润,百分之十进入晋南地区公库之外。” “剩下的所有利润,二战区长官司令部分文不取,全部交由晋东南商会自由支配、按出资比例,每年分红。” “如若投产之后因为储量不足,需求不够,亦或者是因为其他各种方面的原因影响了铜矿的开采,这期间造成的损失,均由我晋南公库承担。” “二战区长官司令部也会在财政宽裕的情况之下进行赎买,将钱交还给你们。” 鲍永盛很快离开了楚云飞的长官办公室。 筹钱去了。 晋东南商会人数众多,绝大多数都是手工业者,亦或者是经营商铺的小商小贩。 真正能拿出钱的,就是鲍永盛以及其他的八个副会长。 晋东南商会,这九个人背后也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地方势力。 例如孙卫谋家的孙氏商行。 坐的就是晋东南地区的米粮生意。 因为政策方面的限制,他们的利润颇为微薄。 但又因为政策方面的支持,导致他们能够在整个晋东南地区全面铺货。 只要是集镇区域,必然会有孙氏商行的米粮店。 这也是维持地方稳定的一大法宝之一。 只要老百姓吃饱饭,饿不着,那绝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衣、食、住、行。 衣的行当主要就是鲍氏商行在做。 抗战刚刚爆发,鲍永盛便已经变卖了家产,支持阎老西的抗敌保晋大业。 资历足够,家境在楚云飞的支持之下也算是颇为厚实。 虽然不让他大肆兼并土地。 可长治城内的店面房屋,鲍氏商行可是承租了不少。 转手一租,就是高额的利润。 这个年代,还没有什么所谓的“新型地主”,有的只是“商人”。 转租这种事情,本就是合理合法赚取投资收益的手段。 只要做的不太过分。 晋东南各地的也不会介入去管这样的事情。 毕竟对于他们他们而言。 因为交易所产生的税收,也是在完成他们的指标和工作。 没有税收的情况下,哪里来的军费,哪里给他们这些人开工资呢? 住和行方面。 住房基本上还是有保障的。 建设兵团还是很办事的,尤其是现如今的建设兵团数量再进一步的增加。 即便很多的房子都是茅草房,乃至木头、石头房,但总归还是有一个“家”。 行自然更不用说。 整个晋东南地区没有匪患。 关于剿匪工作也在逐渐的推进之中。 太行山区的匪患交由十八集团军负责清缴。 晋西南地区的剿匪工作目前也在进行当中。 主要由正在整训状态的十三集团军负责。 这个方式方法其实也是楚云飞提出来的。 目的也是为了给新兵们增加一些实战经验。 这样的经验宝宝可不常有。 另外。 十三集团军不可能真的永远当他的“龙城卫戍部队”。 两万五千人在二线。 阎老西没这么大的价值也没这个脸。 晋西南剿匪工作结束之后。 龙城内顶天了留下了一个宪兵团。 十三集团军也要调往前线。 只是应当将哪一支部队轮换下来,楚云飞现如今还没有做好打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