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十月二十五日,周五下午。 北师大。 教一栋二楼教室。 “叮铃铃——” “当批评者以“政治正确”要求文学时,需提醒的是,列宁先生曾言——文学事业最不能作机械的平均、划一、少数服从多数,即真正的社会主义文艺,应允许以疼痛的方式唤醒对善的信仰。 最近文学界讨论激烈的《芳华》,它的“冒犯性”恰恰来自对历史与人性的诚实,其价值在于它拒绝将青春简化为颂歌或控诉,而是将其还原为一代人的灵魂史诗。 正如程开颜老师在书中所说,记忆需要诚实,否则我们配不上经历的一切。” 下课铃声陡然响起。 却丝毫没有影响讲台上,那位北师大有名的冰山教授讲课, 蒋教授的声音,淡漠清冷如冰髓,一词一句,仿佛冒着丝丝冷气。 但学生们听的极为认真入神,因为这是一节课是蒋婷蒋教授的课,另外讲述的内容还是社会主义文学的鉴赏和批评。 说完。 蒋婷那冒着清幽的美眸扫过这间狭小的教室,扫过教室里正思索自己刚才说的那些话的学生。 直到最后,略带关心的目光落在靠窗手肘托着下巴的俊逸青年身上。 看了几秒,蒋婷细不可查的轻点蜻首,再次将视线移开,语气澹澹说道: “可以下课了,这个假期的作业就是每个人就老师上课讲的内容,针对《芳华》这部作品,写一篇深度解析,字数一千字以上,周一早上交到程开颜这里来。” “知道了!” 学生们大声应下,心中却哀嚎不已。 “起立!” 班长蒋子龙起身喊道。 “老师再见。” 教室众人起立,齐声道。 “同学们再见。” 随着蒋婷的声音落下,就代表着下课放学了。 开学接近两个月,现在已经快十一月份了。 不少课程已经陆陆续续的结束,原本周五下午两门课,现在只剩下一门课了。 不出意外的话,在十二月中旬,大家写完毕业论文之后,为期两个学期的作家班就将结束。 大家也将分道扬镳,各奔前程。 “程开颜!这都是因为你啊,要不然蒋教授怎么可能讲社会主义文学鉴赏与批评,分明是为了你打抱不平!” “一千字的芳华读后感,程开颜你替我们写了吧?” 教室靠窗的联排座椅上,坐着一群年轻人。 王安忆看着草稿纸上记录的周末家庭作业,微皱着清秀的小脸,语气颇为幽怨的对身后的程开颜说道。 “就是,蒋教授明明那么冷漠的人,偏偏对你小子这么好!” 叶辛语气有点酸酸的。 “人程开颜同志这既是外甥女婿,侄子,将来还是蒋教授关门弟子,能对他不好吗?” 蒋子龙搓了搓已经冻僵的手,笑呵呵的说道。 最近他们发现,程开颜这小子一直在偷摸摸的学习着什么东西。 抓住程开颜狠狠拷问过后,这才得知,原来是为了十二月底北师大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做准备。 而素来清冷孤高的蒋婷教授居然也破天荒的打算招收一个研究生,一下子就引起了学校不少的大四学生蠢蠢欲动,不少人来找蒋教授咨询,有时候还专门在蒋教授上课的教室外候着。 就像现在,就有好几个年轻的学生在讲台上围着蒋婷问来问去。 “老实说以蒋教授对程开颜的态度来看,很难让人不怀疑这个研究生名额是不是专门给他准备的,萝卜坑是吧?” 王安忆双手抱胸,满脸怀疑的看向程开颜。 程开颜见状大呼误会,“当然不是!” “你看我们信不信?” 众人齐齐一个白眼。 “不信就算了。” 程开颜摇了摇头,没有多说什么,他起身收拾桌上的东西。 桌上东西不多,一个笔记本,一本王力教授在196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古代汉语》。 这是研究生考试中,古代汉语专业课最重要的一本参考资料,最近他一直在研读这本资料。 全是复杂繁琐的文言文,看得程开颜一直很头疼。 “下周见。” “再见。” 程开颜收拾好东西,与三人道别。 他径直走向讲台上。 此时蒋婷正站在讲台上,给年轻的学生们平静解释着。 美妇人眼里的余光瞥见程开颜的身影,就回头使了个眼色,让他等一会儿。 大概五分钟后。 学生们看到学校有名的大作家还等着,也不敢多问,道谢后转身离去。 看着学生们的背影,程开颜不由咂舌:“怎么这么多人想考您的研究生?” 这年头,愿意进学钻研学问的终究是少数,在这个大学生稀少的年代,不少人在大四还没毕业就提前被很多单位预定了。 尤其是北师大这种级别的名校,更是香饽饽,不少单位给出的待遇非常优越,以至于愿意继续深造的学生非常稀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