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 * * 铁道部大院位于复兴路上,与老电视大楼及军事博物馆相邻,八一大楼则位于对面,其四周环绕着多个重要机构。 复兴路最西端,是所有兵种大院中规模最小的铁道兵大院 这年月,铁道兵虽没有划过铁道部,但是两者关系很密切。 铁一师和铁二师已经成为了铁道部直属队伍。 铁道部大院做为最重要的机构,保卫工作由铁道兵直属队伍负责。 铁二师卫戍支队三连八班的陈班长跟往日一样,待在岗亭内,眼睛紧盯着外面。 当看到一辆吉普车带着十几辆嘎斯卡车驶来的时候,陈班长还意识到自己看花眼了,因为卫戍支队并没有接到部里面开大会的消息。 “拦住他们。” 其实不用陈班长下令,七八个卫士已经冲过去拦在了吉普车前。 “你们是哪个单位的?干什么的?!”陈班长走上前,手扶在腰间,神情警惕。 李爱国推开副驾驶的车门走下去,递出了工作证。 “同志,我们是前门机务段的职工,今天来到这里,是来向部里面反映情况的。” “反应情况?”陈班长一时间有些懵逼了。 他虽然搞不清楚李爱国到底有何用意,但是这十几辆卡车上那数百号人,可不是闹着玩的。 “你们先把卡车开到一旁。不要影响了正常秩序。”陈班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刻跑进门岗室内,拿起电话通知了卫戍支队的支队长。 “啥?前门机务段数百号职工到部里面反映情况?他们还抓了一个人?”支队长也是一脸懵逼。 这个情况只能继续上报。 最后电话一直打到了滕部长的办公室。 电话对面传来一道严肃的声音:“让他们进来吧,把卡车安排在大楼前。记住,都是工人同志,是阶级兄弟,态度要好一点。” “是!”支队长接到命令后,立刻感觉到事情好像有点不对头了。 一般来说,就算是职工反映情况,也不用滕部长如此谨慎对待。 难道是要出大事了。 卡车上的鲜红旗帜被狂风刮得猎猎作响,支队长惊醒过来,连忙放下电话跑了出去。 片刻功夫之后,吉普车和十几辆卡车缓缓驶进了铁道部大院内。 常年在机关工作的人,消息都很灵通。 很快部里面便流传出各种流言蜚语。 “前门机务段的李爱国也太蛮干了,因为9.27事故,竟然把进步办公室王武德抓了,还让部里面的领导给他评理。” “人家是被惹急了好吧,前门机务段一个月内发生了三十多次安全生产事故,谁受得了。” “现在滕部长已经从海子里回来了,正在召开会议,听说还拍了桌子。” “这事儿啊,闹大了。” 部里面的同志虽然觉得李爱国和前门机务段的胆子有点忒大了。 但是大部分还是理解他们的行动。 并没有人觉得李爱国是在给部里面上眼药,甚至是居心叵测。 事后刘国璋在喝了半瓶茅台酒后,复盘了整个行动,对这种看似古怪的现象,做出了点评:“那小子的身份是工人啊。领导可以有企图,专家可以路线之争,但是工人永远不会犯错!” 事实也正如刘国璋点评的那样。 此时部委正在召开一场大会,大会的内容是加快进步步伐。 得知这个消息后,几位领导冲着滕部长拍了桌子。 “像话吗,像话吗,像话吗!” “前门机务段竟然敢跟上级的规定对着干,他们这是无组织无纪律。” “我建议严惩。前门机务段的段长、副段长全部免职,暂停李爱国的行车工作。” 面对那几位领导,滕部长只是淡淡的问了一句,就让他们一句话都讲不出来了。 “现在一线工人反对咱们制定的规章制度,咱们是不是要反思一下,那些规章制度是否切合实际?” “王武德身为进步办公室的主任,到底是干出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儿,才能这些朴实的铁道职工们如此动怒。” 会场陷入了寂静中。 现在滕部长扯出了一线工人的大旗,这让在场的每一位领导都不得不重新审视当前的局势。 他们深知,一线工人是铁路的基石,失去了工人的支持,一切进步都将成为空中楼阁。 许久,一直没有吭声的老领导闻言耳朵抖动了两下,缓缓睁开眼睛。 “滕部长,现在各个部门、工厂都在要求进步。我们下属的进步办公室也是为了响应上级号召。” 老领导的脸色越来越严肃,手指在桌子上敲了敲,声音逐渐加重:“如果废弃那些规章制度的话,咱们如何能完成上级的任务? 凡是规矩总有人不愿意遵守,下面的同志闹点小意见很正常嘛! 在这个关键时刻,咱们这些当大家长的要抗住压力,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老领导是部里面的元老了,最近风头正盛,他这番话一出口,会场内的气氛瞬间又变得凝重起来。 有不少领导点头赞同老领导意见。 滕部长注意到这情况,面色不变,沉声道:“建辉同志,这确实是我们当下的重要使命。 但咱们也得明白,铁路运输的进步,绝不能以牺牲安全和基层工人的权益为代价。” 言罢,滕部长微微颔首示意,助理心领神会,迅速将一份份报纸分发给在座的各位领导。 滕部长的声音愈发沉痛,宛如一记记重锤,敲打着众人的心弦: “安全是咱们铁道工作的第一要务,任何违背安全的工作的制度,都最终只能带来负面效应。” 他顿了顿,目光缓缓扫过全场,眼神中满是恳切:“这是一线工人发自肺腑的呼声,他们是铁路事业的真正践行者,是在铁轨上日夜拼搏的勇士。 我们作为领导,肩负着为他们谋福祉、保安全的重任,绝不能对他们的诉求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紧接着,滕部长神情肃穆,着重强调:“927事故所带来的惨痛教训,犹如一道深刻的伤疤,时刻警示着我们。是整个铁路系统的伤痛,我们怎敢忘却,又怎能无视!” 众人手中的报纸上,赫然呈现着上百位火车司机的签名,那一个个名字,力透纸背。 与此同时,会场外,十几辆大卡车上满载铁路职工。 再加上“9.27”事故调查组的事故报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