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刘思明说着,一旁的姜红英已经拿出了小本本,准备记录。 “那就……问吧!” 人都带来了,总不能再把人给轰走。 这年头抓笔杆子的虽然不吃香,但记者除外。 人家毕竟是…… 喉舌! “两位记者同志,这里太乱了,风也大,不如找个安静的地方再开始?” 严刚一番好意,刚说完,就被姜红英给反驳了。 “严刚同志,你这么说就不对了,农民同志都能在这种环境下坚持工作,我们又怎么能搞特殊,教员教导我们说……” 一张小嘴叭叭的,把严刚说得一个字都崩出不来了。 等背完语录,姜红英还摆了一个当下十分流行的战斗步。 呃…… 这小丫头片子一点儿都不可爱! 李天明默默的收回了刚刚对姜红英的评价。 “开始吧,刘老师!” 刘思明脸上略带几分无奈,他也冷啊,可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只能迅速调整好情绪。 “第一个问题,请问李天明同志,是什么原因,让你们在农闲的时候,选择进城务工的呢?” 你不是已经回答了吗? 农闲! 地里也没活可干了,不进城找点儿活干,难道全都在家里的热炕头上挺尸啊! 李天明在心里吐槽结束,一本正经的回答。 “教员教导我们说,劳动最光荣,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体现真正的价值,就像两位记者同志,这么冷的天,还不辞劳苦的深入基层采访,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喂! 别笑啊! 没听出来,我是在暗讽你们,还是说,我说得太隐晦了? 算了! “地里的活已经全都干完了,可作为农民,我们不能只着眼于田间地头,要将所有能利用的时间利用立起来,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我们也是在响应政府的号召。” 这个年轻人有水平啊! 刘思明立刻收起了轻视,又接着问道:“第二个问题,你们这支农民建筑队,为海城钢铁厂修建专家宿舍,是义务的,还是会收取一定的报酬呢!” 报社不给你开工资,你能白干? “记者同志,您是大知识分子,相信理论知识的积累和理解,一定比我更深,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就是体现在,多劳多得,少劳少的,不劳动者不得食得基础之上吗?” 刘思明暗道不妙,刚刚他提问的方式确实有问题,现在人家要展开反击了。 万一要是因此引发争论,他可就完蛋了。 “我们为海城钢铁厂修建专家宿舍,付出了劳动,以此来换取报酬,这难道不是合理的吗?” 刘思明正想要解释,李天明又接着说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