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且,就算是做了工人,也不是完全就不用上工了。 农忙的时候,只要工厂的生产任务不重,全都要下地劳动。 农业生产是绝对不能耽搁的,李天明可不想给任何人抓他小辫子的机会。 听到李天明说,优先考虑本村的社员。 谢建设的心顿时猛地向下一沉。 但还是艰难的开了口。 “天明,真要是招工的话,能不能……把我们知青也考虑进去。” 真费劲。 总算是说出来了。 宋长英也跟着说道:“我们知青确实干农活不在行,一年干到头,还要欠队里的粮食,帮不上啥忙,反倒是成了村里的拖累,所以就想着……” “想进厂当工人?” 李天明笑道。 “谁都想,可是用工的名额有限,乡亲们都不一定够分。” 谢建设耷拉着脑袋,已经不抱太大期望了。 这件事他们在知青点也讨论了很久。 知道他们在村里不受待见,一直没好意思开口。 可巨大的诱惑就在眼前,谁也没办法不去想。 今天鼓足勇气过来,还请出了宋长英做说客,可以说是准备孤注一掷了。 一年到头的干农活,实在是让他们看不到一点儿希望。 “天明,知青虽然落的是集体户口,可也是村里的人,要不你……” 宋晓雨想帮着求情,虽然在知青点儿的时候,只有宋长英和她的关系好,但毕竟在一起生活了大半年。 可是,她又不想影响李天明的决定,此刻也非常为难。 “进电风扇厂,可一点儿不比地里的活轻松。” 听到李天明这么说,谢建设原本快要沉入谷底的心,顿时又感觉到了希望。 “我们不怕苦。” 扯淡! 瞧地里的活干得,都啥德行。 “进了厂,也不代表不用上工,农忙的时候,该干还是得干。” “知道,知道,我们都知道。” 宋长英在村里的小学校教书,农忙的时候,还不是一样要下地 接着李天明又把做工人挣工资,还有口粮的事说了一遍。 其实他早就和李学庆商量过了。 电风扇厂能够做到批量生产以后,肯定需要大量的工人。 村里每家出一个进厂。 壮劳力不在这个范围之内,而且还要18岁以上,40岁以下。 323户人家,符合标准的人家,最多也就能选出100多人。 根本不够用。 那些知青早就在计划之内了。 反正让他们去种地,也顶不上啥用。 还不如扔到工厂呢。 知青都有文化,学起来也快,反倒是比村里人更适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