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马援朝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很快烟灰缸里就被铺了一层。 “要是按你说的,政策上……” “这和政策有啥关系?” 李天明说得口干舌燥,起身给自己倒了一杯水。 “咱们国家的社会制度就是按劳分配,谁干得多,谁贡献大,就应该多分多得,这有什么问题?难道还和刚建国的时候那样,搞一平二调就是正确的了?” 马援朝听到这话,立刻就急了:“胡说什么呢,不怕被人揪着小辫子啊?” 刚说完,马援朝便反应过来,现在不同以往了。 所谓的一平二调,实际上是人民公社化初期的产物,一平指的是,无偿抽调各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资金、农具、产品及社员个人财物,实行贫富拉平、平均分配。 而二调是指,无代价地调用生产队的劳动力或财物。 这个政策旨在快速实现共同富裕,但违背了按劳分配、等价交换原则,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后来问题浮现出来,上面立刻便纠正了错误。 “你说的是没错,可是,如果按你们的工厂那样搞这个……绩效,阻力会非常大!” 不仅仅是大,有些人甚至会以此为捅破口,直接上纲上线,攻击现行政策。 毕竟这碗饭都吃这么多年了,突然不让这么吃了,还增加了吃的难度,绝大部分人肯定会生出抵触情绪。 三级绩效层层考核,从厂里,到班组,再到各自的岗位,简直就像是要在每一名工人背后上紧发条,谁能愿意干活的时候,背后有无数双眼睛盯着。 但是,不改变又不行,李天明的话,确实不是在危言耸听。 人都是有惰性的! 当年刚建国的时候,全国上下的人民群众热情万丈,完全不讲个人利益,一门心思地要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 可过去这么长时间,热情也渐渐地消退了。 关键是全家那么多口人要吃饭,光靠革命热情填不饱肚子。 “你再说说电冰箱厂。” “电冰箱厂的问题就要复杂一些了,首先一点,马局,刚刚那位苏科长……” “才不配位,遇到问题,发牢骚,说怪话,这样的人不能让他继续待在领导岗位上!” 显然,马援朝对苏同顺非常不满意。 “马局,咱们先不说才不配位的事,我有个问题,如果那位苏科长解决了电冰箱的质量问题,厂里,轻工业局会给他相应的奖励吗?” 呃? 奖励? “这个……有啊!” 的确有,不过不是以现金的形式,而是给些比较稀有的票据,或者干脆给实物,一杯茶缸子,或者一个脸盆、手电筒什么的。 “你问这个……难道大柳镇的厂里还有这个?” “当然有,无论是发明创新,还是提高生产效率,只要能创造价值,厂里都会给予相应的奖励。” 啥奖励都没有,人家为什么要劳心劳力地搞创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