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带资进组-《影帝:我谢谢你哦》
            
            
            
                
    第(1/3)页
    “一千万!”
    皮条胡同小四合院中,回荡着程好的惊叫声。
    “别喊,别紧张。”张远压了压手,让程好保持冷静。
    “你要投资一千万?”
    “投资《宝莲灯》?”
    “就为了让……”程好见唱唱在场,便没再说下去。
    你花一千万,就为了让舒唱能演女主角?
    程好被这数字给吓了一跳。
    同时,她心中升起了一股浓浓的醋意。
    他那么照顾她,这边投资一千万,那边还得赔四百五十万。
    这样一来,刚到手的阿迪达斯代言费不就全花出去了。
    关键他愿意为她花那么多钱,说明舒唱在他心里这么重要……
    唱唱也被吓了一跳。
    远哥打算花一千万让我带资进组!
    我……我该怎么报答他呀。
    一股浓烈的情感涌上心头,让她不由的夹紧双腿。
    其实她们都误解了。
    舒唱出演这部片子固然重要。
    因为在《宝莲灯》热播后,舒唱无论知名度还是人气都能提升一截。
    这对她个人和公司,都是好事。
    她有钱赚,公司也有钱赚的同时,还能拿她当招牌使,吸引更多年轻人。
    但更重要的,还是《宝莲灯》这部片子本身。
    单说一点。
    86版《西游记》后,孙悟空有了固定形象。
    94版《三国演义》后,关公有了固定形象。
    87版《红楼梦》后,林黛玉有了固定形象。
    而这版《宝莲灯》后,二郎神便有了固定形象!
    二郎神:俺是焦恩俊……
    焦老师和程好是老乡,都是青岛人。
    这一版后,谁再演杨戬都不好使了。
    从此,灌江口扛把子只有那位银盔银甲,头顶凤翅银冠,身高一八零,气场两米三的山东大汉了。
    更别说,这版还有最美三圣母朴诗妍。
    最美嫦娥颜丹晨。
    就连出演王母的刘晓琴都霸气十足。
    陈创老师的哮天犬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还有游本昌老师的太上老君。
    以及刚刚在《神雕侠侣》中与张远合作过,饰演一灯大师的王卫国老师。
    这位号称“玉帝”专业户,前后六次出演玉帝。
    甚至因为太过经典,他的形象还被印到了冥币上……
    没人记得他演过玉麒麟卢俊义,只记得玉帝老儿。
    从着装到故事再到演员,这片子就没有一个环节是拉胯的。
    稳赚不赔的经典大作,他凭什么不投资。
    “可是,你哪儿来的钱?”程好问道:“广告费你不是都花差不多了吗?”
    她知道张远买房的事。
    “这套院子,外加新买的院子,还有前后买的那些商品房,总价大概有小两千万呢。”
    “抵押给银行的话,应该能换出些钱来。”
    “远哥,你不要卖房,大不了我不演了。”舒唱听后急了眼。
    “不是卖房,是抵押借贷。”
    “就和房贷类似,只不过房贷的钱直接进开发商口袋,这个是进我口袋,所以不光资产总值得打个折扣,利息还更高些。”
    “但再高,也比借高利贷便宜多了。”
    “那也不好啊,会损失很多利息钱的。”唱唱依旧不肯。
    “这是很正常的商业行为,所有公司都会这么做的。”
    “普通人想这么干还不一定能借到呢。”
    张远盘算着,赵胖子搞工程,和银行熟,得让他帮忙介绍。
    银行借贷利息,一年期就得六个点,但这只是账面上的。
    私底下的人情世故还得算上,就得要十个点左右。
    毕竟银行最爱干的,是把钱借给不需要钱的人。
    最不爱干的,就是把钱借给需要钱的人。
    你需要钱,就得让过手的人都沾油水才行。
    这样一来,借一千万,一年至少就得还一百万利息。
    这都算好的了,比如房地产开发这种重资金行业。
    不少公司去银行贷款一亿,到手就只有六千万,但你还得按照一个亿的利息和本金还。
    至于那四千万去哪儿了?
    有些事不上称没有四两重,可是一上称千斤也打不住。
    “可万一要赔了,收不回本,你的房子不就要被银行收走了?”
    “你这些年好不容易积攒下的棺材本可就都没了!”程好依旧舍不得。
    “要不我帮你凑凑,没那么多,但一两百万还是……”
    张远摆手。
    “本来公司就是我的,哪儿能要你们出钱呀。”
    “而且老板保护演员本就是应该的。”
    “放心,大不了我出去打工养你们。”他玩笑道。
    若不是程好在,唱唱听到这话,早扑他怀里了。
    若不是舒唱在,程好早拉着他去卧室了。
    但问题现在两人都在。
    所以那天晚上,他睡了一夜凉炕。
    几天后,在赵得财的帮助下,他很快拿到了抵押贷款。
    赵胖子都吓了一跳,认为他太拼了。
    还想说这点钱问他借就行。
    说实话,一千万的话,张远四处筹借,说不定还真能借上来。
    但人情不能老用,得用在刀刃上,所以他还是更愿意自己想办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