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至于朝堂上的这些人……最多不过是复刻之前手段,也算不得大麻烦。” 他嘴角浮现一丝笑意,“蓄谋已久的事,可以提上日程了。” 他觊觎《永乐大典》不是一天两天了,自大典修成的那一天,他就惦记上了。 常言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朱老四要是知道李青的惦记,不知棺材板压不压得住。 “小皇帝对大典没什么兴趣儿,入朝这些年,就没见他看过大典,御案上的那两本,都落灰了,完全就是摆设,嗯,下手不难……” 想着想着,李青‘给给给’笑了起来。 没办法,要是可以他也不想偷。 可谁让那是《永乐大典》呢,朱祁镇再宠信他,再依赖他,也万不会将正本送给他。 没可能的事,李青不会奢望。 求人不如求己,他打算亲自下手。 想到就做,李青当即写了封密信,差人送去金陵,让朱允炆送回一些大典来。 直接偷是肯定不行的,时间一长绝逼露馅儿,得换,用盗版换正版。 其实盗版的内容也一样,只是意义价值不同。 正本的历史意义是无可替代的,李青不想这么一件瑰宝,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 李青在家歇了半个月,发现经这么一闹,文官集团反而老实了,至少表面上如此。 按时上朝,按时下朝,不死谏了,不逼宫了。 表面看,风平浪静。 这天,李青进宫找到朱祁镇。 “皇上,我有个不情之请。” “但说无妨。”朱祁镇很大方,“只要朕能办到,无有不允。” 听到后四个字,李青差点没忍住要翻白眼儿,“是这样,我是个爱读书,好读书的人……” “先生可是囊中羞涩,买不起书?”朱祁镇问。 “不是,我想去文渊阁。” 朱祁镇一怔,“先生是想看永乐大典?” 李青点头。 “嗯…好吧。”朱祁镇略一沉吟便答应了,他把大典看的并不是很重,“不过,先生翻阅时要小心些,莫损坏了大典,那可是太宗留下的瑰宝。” “这是自然。”李青满口答应,“那我去了。” “等一下。”朱祁镇叫住他,提出条件,“以后常来上朝。” “这……行吧。”为了偷大典,李青是豁出去了。 ~ 文渊阁, 珍藏《永乐大典》的地方。 不过这里异常冷清,只有几个小太监负责日常清洁打扫。 这主要是李青之前搞刊印,建图书馆售卖大典的原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