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天宁府、或者只能说是州! 大夏的行政划分,从最小的县、往上便是州,再向上便是府,州府州府只是常人对于更大的城市的一个称呼罢了。 府再往上便是一道之地的巡抚,是整个一道之地、仅次于那王城之中的那位王爷之下的第一人。 天宁府不过一州之地罢了,知州也不过是五品而已。 之所以被称为天宁府,原本是因为在数年前,朝廷准备将以天宁州以东数个州划作一府之地,以天宁为首,只是后来作罢,便也有了这个天宁府的称呼,对于那位知州大人,私下里也会称为一声府君大人。 天宁府的管辖之地之广阔、作为西南道能排进前五,原本西南道便只有三个府,那便是以王城为首的普洱府、之后的大理府以及南云府,朝廷有意在增设两府之地,无疑是消减这三府的权柄,自然受到了不小的阻挠,最后只能无疾而终。 但是天宁府在整个西南之地的东南这一片,算得上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城。 从京城刮来那阵风暴之后,天下都在乱,但是整个西南也有数个地方没有乱起来。 天宁府便是其中之一,清河城还在其后。 这一切的原因都要归功于这位刚刚上任不过一年的知州大人,据传这位知州的老师可是朝内三公之一,那位上柱国也是当世仅存的几位大儒之一,做事从来刚正不阿,门下子弟品性多与其有相同之处。 也正是因为此,天宁府这才免遭了这一场混乱。 作为知州的周克宁此时正端坐在桌前,一一翻阅着下面传来的折子,时而皱眉,时而眉头舒展,时而面露愤怒之色,最终化为一声长叹。 之所以让他如此,一切的起因皆是因为罚罪银的新律推行。 他虽然稳定住了天宁府的混乱,但是其他州却未必能够做到如此。 这条新律虽然是那位皇子提出,但却是经过那位皇帝首肯的,满朝文武有赞同也有反对的,但最终还是同意了这条新律,其实其中蕴含的意义谁都知道。 尤其是这模棱两可新律,漏洞太多,就成了整个天下那些当官的揣摩圣意的绝佳机会。 自然就出现了两种极端的现象,一是真的只为敛财,于是王朝法度失衡如同无物一般,下辖百姓苦不堪言。 而另外一种就是如他这种,利用其漏洞,借此将整个治下的不法分子清洗一遍,至于新律推行当然也要继续,只是这条新律的罚罪银之争对那些小罪有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