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各个-《女主她格外正义》
第(2/3)页
上面的人很快知道华阳便是淮南王的宝贝儿子,至于另一个年轻人,他们查了一番,发现是万松书院成绩出众的学子,其他的便查不到了。不管怎样,二人都是身家清白,看上去就是品行端正,才学出众的少年人,便安心地上报给皇帝。
当朝皇帝很有一番抱负,因此十分惊喜,下令大型推广制造曲辕犁。白慕和华阳将图纸都留了下来,皇帝更是大为欣赏二人的作风。
祝英台和梁山伯在四处云游后便回到了万松书院,决定留下来教书。梁山伯成为了夫子,而祝英台则是选择在家中著书。因祝英台的表现,祝家水涨船高,名望攀升,因此祝父祝母全力支持她。
几年后白慕回家,顺便去看了祝英台。
此时祝英台气质内敛,知性典雅,和从前白慕印象里的野丫头很是不一样。
“哥。”见到白慕,祝英台便眉开眼笑:“好久不见了。”
白慕笑笑:“哟,你和梁山伯怎么样?”
祝英台现在二三十岁了,在这时候一般都早就为人母了,没想到她还没和梁山伯在一起,这有点出乎白慕的意料。
祝英台表情平静:“我们是知音好友,依然有书信往来。”
旁的,便没有了。
也许这样的友谊更加宝贵吧。
看这样子祝英台是没有嫁人的打算了,兴许许多东西已经悄声无息地变了。
白慕过目了一下祝英台写的书,她打算记载各地风俗文化,现在已经密密麻麻写了许多。白慕很是赞赏祝英台的想法,不过工作量巨大,即便有旁人辅助,怕是也要倾其一生去完本。
没有停留很久,白慕和华阳便聚在茶楼里,继续上路了。
他们看了很多山山水水,路上做出了各种各样的东西,不久便流行起来。农具,月事棉,时钟,马镫,甚至造船。白慕和华阳的名声越传越大,百姓们甚至做了他们的雕塑,供奉在家中。不知出何原因,这些百姓的日子也确实日子越过越好,更是让许多百姓对这俩个人充满敬佩。
这俩个万松书院的弟子,在历史上无疑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
那个丰神俊朗的少年英年早逝,不过三十出头,反而看上去苍白瘦弱的男子活到了六十有余。白慕去世的时候,祝家大小姐前去哀悼,俩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关系很好,祝小姐守了一夜。
祝小姐在这之后更是废寝忘食地写书,十年后《中华风俗文化一览》出世,瞬间大火,排版印刷,不久便出现在了无数人的书架上。
万松书院的院长梁先生将这本书放在了墨书阁的中央,供人仰望。俩人都是一生未婚,是对方的知己,却并未在一起,而是书信往来,偶尔一起喝杯茶,谈天说地,一如从前。
也许,友谊天长地久,是真的吧。
华先生晚年出海,使那些蛮夷之地不再贫穷,种满了粮食,同时也教书育人,留下书本,遍地开花,人们开始有了文字,语言,书本,同时也不再挨饿。
华阳最后来到了万松书院,一月后逝世。
白慕安静地坐在系统空间里看着这一切,想,这大约就是最好的,结局了。
他们都过上了自己最理想的生活,追求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同时也不再单薄,而是有血有肉。
……
梁喻,是一个知性,睿智,美丽的女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