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一夫当关万夫疲,诸侯用兵所必争。 烟霞落城风尘起,遥闻金戈铁马声。 封门绝客锁山河,华夏男儿莫等闲。 神舟摇荡,潮流纵横。辽军日夜兼行,出青龙谷,度银狼关,一日至雁门关。 焦文龙传先锋关刘乾,曰:“此行军,志在速袭长安也,山路行之,南绕雁门关。” 刘乾遵令,兵走广武口,入雁门峡谷,翻越东陉关。 探马报雁门关总兵张思温,辽兵入侵。 张思温披锐持枪,欲出关截辽兵。其子张怀玉阻之,曰:“不可出战也,父亲势单力薄,如何抵挡,辽兵虎狼之师,不如闭关守之” 张思温正色曰:“使反贼任意进出,胆怯而不战,守关之将何用之。 今天下纷扰,国家有累卵之危,正是忠臣效节之时也。 汝坚守关口,保边关不失,亦可谓忠臣孝子也。” 张怀玉挥泪而别,张思温率三千兵,南口截辽兵。 张思温观辽兵先锋,刘乾头戴虎头盔,披赤铜甲,手提青铜大刀,骑枣红驹。 张思温叫曰:“辽贼何往,视中原无人乎?” 刘乾见唐将迟暮之年,班鬓苍桑,年过六旬,身披银盔银甲,手握银枪,骑灰鬃马。 怒曰:“老将自来送死耳。” 刘乾催马直取张思温,战马交触,刘乾高举大刀,一声大叫,罩张思温面门砍落,张思温横枪上挡,叮一声响,长枪断为两半。 战马交错,刘乾伸左手,自张思温甲布抓起,分离马鞍,高举投之于地,惜哉,张思温身碎而死。 辽兵自张思温身上,践踏而过。刘乾马不停蹄,南行入代州,直奔长安。 晨寒未去风伤春,草拂木遭败零落。 一缕英魂登华台,明月皎洁轻浮云。 却说正阳率兵出成都,过南郑,入汉中,一日至长安城,西门外五里扎营。 正阳登竹台观长安城,前次救王氏事急,未得见赏,今细观之。 赞叹其美。 复作书命侍官,射入长安城。 诗曰: 长安九道晚霞红,金龙天阙攀附凤。 阁楼望月千昭门,东风伺窥金銮殿。 卫郑之女充后宫,燕赵之姬舞琼台。 珠宝美人聚一城,世间富贵莫能及。 长安城,李密闻李纯起兵,大惧,请裴延龄议之。 裴延龄献计曰:“唐王归天已早晚之间也,殿下坚守长安,李纯不得入,待唐王归西,殿下即大统,君臣之分以定,招而抚之,义兵自解耳。” 李密曰:“老师之言甚善。” 日夜窥唐王生死而待之。 不日闻义兵至,使韦温为大司马,韦元为副,率兵守城不战。守城兵得正阳书,奉李密,李密观之。 书曰: 吾乃王妃义子,正阳是也。执书李密、裴延龄。 韩非曰:贤之为人臣,北面委质,无有二心。 朝廷不敢辞贱,军旅不敢辞难;顺上之为,从主之法,虚心以待令,而无是非也。 古有口不以私言,有目不以私视,而上尽制之。 为人臣者,譬之若手。 上以修头,下以修足;清暖寒热,不得不救;镆铘传体,不敢弗搏戚,无私贤哲之臣,无私事能之士。 故民不越乡而交,无百里之感。 贵贱不相逾,愚智提衡而立,治之至也。 然,汝等有负皇恩,心怀二志,谋划篡逆,天下皆知。 今世子举义兵,匡复朝正,安保社稷也。汝二人得书,速出城请罪,死罪可免。 李密观书,汗流股栗,不知所措。 裴延龄曰:“事已立之,骑虎之势,必不得下,勉之。” 李密从之。 手撕书碎落,无复信。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