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罪臣白玉关总兵尉迟元,拜奏龙案,南唐造反,举兵围困白玉关,白玉关旦夕不保也,皇上速遣名将强兵,解南唐之危也。 燕王骄狂,北窥日久,臣死守南陲十年有九,未有一日安卧,翼恐边关有失,城凿屠戮。臣微末死不足虑,臣所忧者,江南娇美山河,非国家之有也。 臣兵微力小,不能制敌,惟于城共死,以待救兵,皇上速图之。 唐王惊,谓诸臣曰:“南唐反也,边关危在旦夕,诸卿何人,率兵前往,解边关之危,平南反之贼也。” 郜国公主欲使正阳离长安,启奏曰:“传闻南唐王武艺高强,平南者非正阳,他人不能也。” 唐王曰:“公主之言有礼,传旨请正阳,来朝。” 徐美祖出班启奏曰:“禀皇上、微臣之见,中原之地,动荡数十年,内弱外强,甲兵之势,无力日久矣。 今皇上欲南征、须上晓古时,皇帝拜凤皇,武王请吕尚,效金台拜将之礼,遵正阳拜将,肃立中原之威,然后图之,可慑四方之敌也。” 唐王曰:“卿言是矣,速请正阳。” 徐美祖曰:“恐请之,未至也。” 唐王疑之,曰:“何为不至。” 徐美祖曰:“正阳思归矣。” 秦极出班启奏曰:“微臣愿往,请之。”唐王曰:“善。” 遂秦极出殿,来见正阳,正阳请入上坐。 秦极曰:“金日来使,南唐反,围边关甚急,唐王欲使二弟,金坛拜将南征。故吾来请贤弟入朝议之。” 正阳谓秦极曰:“大哥此来,臣礼传乎,或以私情召之?” 秦极曰:“公也。” 正阳曰:“吾心安矣。吾以备近日辞母回赛也。再则中原之事,何需正阳左右也,另选文武双全者,委以重任,何愁边关之危不解矣,请大哥待吾辞唐王也。” 秦极回见唐王报曰:“正阳即日便归,辞矣。” 唐王谓众臣曰:“正阳不至,何如?” 徐美祖曰:“留正阳,唯皇后也。” 唐王喜曰:“卿言是也。” 遂唐王散朝,入昭阳宫,见王氏曰:“今南唐造反,解边关之险,救社稷之危,唯皇后也。” 王氏惊曰:“皇上折煞臣妾也,王氏一介女流,手无缚鸡之力,焉能救社稷也。” 唐王笑曰:“非也,皇后不能,正阳能之,皇后为朕图之。” 王氏闻之,呆立片刻,行礼曰:“臣妾尽力为之,成于不成,臣不敢保矣。” 唐王曰:“然。” 日暮添愁雁南飞,离恨回顾楼台空。 海棠相思空断肠,书剑弄舞扰风尘。 白玉关告急,尉迟江雨思父,尉迟元安危,心急如焚,见郜国公主行礼,曰:“小人参见公主。” 郜国公主曰:“雨儿,不必多礼,来见吾何事?” 尉迟江雨曰:“请公主许几日闲假,吾五岁时,身患奇疾,江湖术士所救,立誓每时隔三年必回祖籍太原,戒斋三日,祭拜炎黄庙。望公主成全,以了小人昔日誓言。” 郜国公主曰:“此事何难,雨儿,安心了自事,一切有本宫周旋。” 尉迟江雨谢之,出公主府,单骑提枪,前往南唐救父。 萧鼎谓郜国公主曰:“公主今日举荐正阳,大权入其手,日后恐难除也。” 郜国公主曰:“此乃借南唐之刃,除吾心头大患一也。待大军南征,城内空虚,本宫随意行使,生擒上官问月、解吾肺腑之恨,二也。城中空虚,可图大事三也。” 诸人曰:“公主英明。” 尉迟江雨出城,正阳知其往救尉迟元,密遣张桓楚曰:“小雨独身去解,白玉关之危,恐有性命之忧,六弟速往白玉关,助小雨解其危。” 张桓楚领命,日落出南门而去。 正是: 驰马飘衣西风烈,官道浮尘追明月。 梨花细雨锁春秋,扁舟纵江逐飞鱼。 日出,正阳用餐毕,入昭阳宫见王氏辞行,王氏至门迎之,正阳忙上前行礼曰:“正阳参见母亲。” 王氏曰:“正儿不必举礼,速起。” 遂牵其手而入,执身侧入坐,欲言唐王所请,又思正阳功高情深,未报其一二,难以启齿,不知何说,甚难之。 正阳观之,王氏欲言又止,知其有事,谓曰:“母亲所虑,南唐之事乎?” 王氏面红赤耳,曰:“非也,吾身居深宫,不闻国事也,近来宫中无事,常思塞外生活,甚念吴姬义妹耳。正儿若无事,陪我往骊山,观山水之色,以悦耳目” 正阳知之。面有异色,曰:“孩儿,备车驾。” 遂正阳使程虎、段风烈率一千卒,护驾出长安东门,行往骊山。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