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转动的历史车轮-《恶明》


    第(2/3)页

    硬按着胳膊把文书签了,压个手印什么的都是家常便饭,而且,倒霉的不光是那些农户们,中小的地主也是有同样的遭遇,试想一下,百余人拿着刀枪武器的凶悍之辈,到了你家,客客气气的问你这田地卖不卖。

    有那犹豫的,就有人装做闲聊的谈起附近某某,就是因为没有答应卖出土地,结果某天晚上,被人把全家放火烧了一个干净,也不知道是谁做的,千好万好,不如自家的性命最好。

    话都已经是说到了这样的地步,再不卖可想而知等待着自己的到底是什么,还不得客客气气的卖出去。

    从前在乡村中被人瞧不起的地痞无赖之徒,突然之间发现自己变得吃香起来,原本对他们嗤之以鼻,甚至连嗤都不愿意的高门大户,都开始把这些人收入家中,这些人游手好闲种棉种地对他们来说都是笑话,不过,威逼良民,杀人放火这样的事情,却还是做得纯熟无比。

    因为华州对私盐的控制放松,北直隶和山东的绿林响马本来都是逐渐的衰败了下去,谁知道,接着突然开始的田地并吞,威逼良人为奴的风潮,算是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作用,当日山东盐会的这种组织形式,给了许多人太多的启发,包括江南的十三商会,这些吞并土地的地主们也是学到了这一点。

    一方面是互相的交通消息,彼此联系,另一方面是勾结武力,胁迫恶战,有些大地主有权有势,自然可以交接官府,他们的武力就是官兵和衙役,还有官府的庇护,当然这样的是上佳,还有些次一等的,自己家大业大,养了不少家丁护院,横行乡里,,最差一等的,就是那些勾结绿林山寨为祸一方,从前的为祸不过是欺男霸女,抢掠财产,现在的作恶则是到处的靠着武力互相的兼并土地,胁迫农户入庄做工。

    更有甚者,绿林山寨和响马脑筋清醒的,却也是看出来这种棉的利润可是了不得,这根本不是什么天灾人祸导致的棉花涨价,而是切切实实的需求,江南江北每年对于棉花这种原材料的需要都是极为的大宗,海贸的极度兴盛,作为生活必须品的棉布,海内和海外的本就是供不应求。

    此时产量突然的扩大,对于原材料的需求也是极度的扩大起来,至于销路,过来收购棉花的商铺代表可是说过这样的话,从前没有这些器械的时候,大明的布匹在天竺可就卖得比他们本地的布匹便宜。

    现在有了这些东西,棉布的价钱更便宜,那还不是大卖特卖,据说天竺也是不比咱们大明小多少的大国啊!还有,在林家岛,这么多年,第一次有西洋的船买了半船的棉布运走,西洋的船只,据说他们来到大明在水上可能就要走一年或者两年,这么高的运费,原本都是装运丝绸和瓷器一些价值高的精细物品回国售卖,既然是装运棉布,那说明,棉布低廉下来的价格已经是可以让他们搭上运费的成本之后,还能赚钱了。

    据说西洋人可都是富的要命,这又是多大的市场啊,当然,这些商铺收购布匹和棉花的掌柜或者是伙计,也都是一知半解的角色,不管是西班牙还是葡萄牙的商船,尽管开始在大明购买棉布了,不过却不是带回本国销售,葡萄牙在果阿的殖民地,可以朝着印度内陆进行输入,西班牙的船只也是在沿途各个港口和他们的殖民地买卖。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说明,棉布的销路只会越来越广,销量也会越来越大,地里面的棉花不愁销路,只要不是林子里面的猴子,人都是要穿衣服,这棉布棉花的买卖还要持续很长的时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