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论辩、揭罪(五)-《清明祝》


    第(3/3)页

    正在陆党焦急地等待晏良回来时,太尉桂辅已在万府内动笔,起草新的诏书了。这事是与柳镇年商议过的。桂辅以为“驴皮巷自从求诏,则一举一动尽在万贼眼中矣,若不作速吩咐,反而倍加拖延,恐此事难以解决。不如将初定之计划悉数颁诏,莫使朝廷久陷泥潭,深而不拔”,听着极有道理,故被柳镇年采纳。

    或许这并不是个好计策,因为诏书的内容很快就被万和顺的耳目得知。如此,柳党在驴皮巷的行动,使万党全盘掌握,几乎透明。

    “哎呀!”万和顺拍掌大笑,“人言桂辅庸才,我看一点没错!给老贼出了个馊主意!”

    那些心腹亦跟着弹冠相庆,唯独胡契正襟危坐,不以为然。

    “胡尚书,你怎么……”万和顺走到胡契身边。

    “要看陆党能否中我圈套,这才是关键。”

    “他们不是进了驴皮巷么?”万和顺毫不担心,胸有成竹地捋捋颌下的胡子,“你放十万个心,成功便在指日了!”

    晏良点了三炷香,把诏书正正地摆放在香案前,恭敬地磕了头,方才掸掸衣服,起身。

    “晏侍郎,陛下所言何意……?”陆放轩终于沉不住气,斗胆问道。

    晏良沉默片刻,心想:‘这厮既于此时前来,必晓我等谋略,瞒之无益,不如讲来,以消彼疑虑,徐徐图之’。想罢,即从实言道:“天子曰,驴皮巷死犯亲眷皆无罪,可驱至离城外近的地方,以置坟墓。”

    陆放轩听罢,和齐咨面面厮觑,两双目光一对——看来万和顺所言不虚。

    “咳咳咳。”齐咨发出一阵意味深长的咳声,吓得晏良猛然抬头。

    “所谓因地制宜,朝廷的话不可照搬哪,你说可是,晏侍郎?”齐咨冰冷地说道。

    /113/113054/28758234.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