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三)-《清明祝》


    第(2/3)页

    陈同袍道:“现在百官公卿莫衷一是,初来乍到,即要大修大补,必会招致怨恨。万一失利,被人落井下石,岂不前功尽弃?到那时,百般能耐施展不开,更为憋屈。”

    “……大人所想的时政,该是什么样子?”叶永甲低头想了会儿,慢慢问道。

    陈同袍发出一阵满含深意的笑:“无非是百官和睦,局势安稳,不再有各种各样的冲突,都过起清闲日子,人皆深知进退,凡事不逾自己之本分,所谓‘动静不失其时’,追崇上古三代之遗风也。”

    “您是想要我识时务吗?”

    “啊……差不多这个意思。”陈同袍眯起眼睛。

    “如果是这样,那有些事便是令识时务者望之却步的荆棘了。”叶永甲直直摇头,“现在虽然四方无事,但潜藏着多少危机,大家清楚……如果人人都没了进取之心,全心思退的话,仅能粉饰个一时太平,绝对不会退出个三代之治!”

    这话言毕,蔡贤卿向他投以敬佩的目光,但同时也为他这番言论暗暗捏一把汗。

    “怎么,”过湘人年轻气盛,到底是忍不住了,他那脸气得涨红,“放着大好的和平不要,偏去无来由的惹恼别人?你能得到多少好处?”

    “商人的见识……”蔡贤卿不屑一顾,低声嘲讽了他一句。

    “您可知道,这百官也只是一小撮人罢了,而天底下的百姓比他们多了何止千倍?他们是一团和气了,没有冲突了,可血淋淋的现实永远不会笼罩进皇宫里面,它只会把人民逼向绝路。”

    “叶大人你什么意思!”过湘人用手指着他,“你是暗讽世道不太平,还是污蔑当今圣上治国无方!”

    “哎呀,本来好好说话,思兴别扯东扯西的……”陈同袍赶忙拉住他,又睃一眼那位使者。

    “我问心无愧。”叶永甲面对这横来的指责,只是拍了拍胸脯。

    自此,叶永甲与陈同袍才算真正的分道扬镳了。到达京师的前一天晚上,他倒在床上,脑子里老是在思索,思索陈同袍这个人。他仿佛每次都要站在自己对立的方向上,无论是政治上的抱负,还是行事上的风格,完全是相排斥的。当叶永甲开始想象遍布朝野的政敌时,那些形象竟莫名其妙地集中起来,变化成陈同袍一人的模样。此人就像是能存活鱼虾的水源,让一切旧有的力量更加牢固,更加坚不可拆。他甚至不知道,如果世间抹去了陈同袍这样的角色,改革之路还会不会变得如此艰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