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五章 买卖-《权倾南北》


    第(2/3)页

    而且事情当然不可能这么草率,这其中包括很多大军调度的事,因此尉迟顺的这封信更多的是先探探李荩忱的口风,之后的种种条款肯定会派遣专人前来。

    李荩忱没有在汉中和西北方向投入太多的兵力,已经足够让杨坚和宇文宪敏锐的察觉到李荩忱接下来的目标根本不在北周,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如果能够在这个时候结好李荩忱,从而保持对对方的压力,那自然是何乐而不为。

    同样对于李荩忱来说,如果能够借助宇文宪减轻淮东、淮西和西北的压力,抽调出来更多的兵马,也是好事。

    至于弓弩和兵甲的事情,李荩忱也知道大致原因。显然长久的拉锯战已经让北周自己生产的弓弩箭矢供应不暇,尤其是因为北周之前的核心是长安,因此大多数的工坊实际上也都安置在长安。至于地方城镇和州府实际上是没有资格大规模生产兵刃器械的。

    而洛阳、邺城等原本的中原通都大邑都经过几次战火的洗礼,工坊早就已经残破不堪,因此想要在短时间内生产出来大量合格的弓弩、箭矢和兵甲显然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因此如果能够从李荩忱这里获得一定的兵甲补充,并且趁此机会重新打开和巴蜀的商贸,对于宇文宪来说未尝不是好事。在这乱世之中,商贸并没有因为战火而变得萧条,反而因为各地的产物各有不同而变得愈发重要,因此无论是杨坚还是宇文宪,都想和李荩忱势力开通商道,这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蜀中物产丰富,上到上流社会追捧的蜀锦,下到朱砂、矿石、井盐等生活和征战必需品,都是中原缺少的。

    之前巴蜀还在北周的掌控之中时候,这些自然不缺,但是随着巴蜀已经落入李荩忱手中,这些物资的紧缺一下子让通商变得重要。显然杨坚和宇文宪也清楚,谁能够从李荩忱这里获得这些物资,谁就有继续将战争进行下去的更多资本。

    所以这个时候杨坚和宇文宪开始争先恐后也在情理之中,显然他们谁都不想失去先机。

    尉迟炽繁看着李荩忱面无表情的将信放下,心中更是不安,而李荩忱冲着她招了招手,尉迟炽繁咬着牙走过去,不管怎么说这是为了尉迟家,就算是李荩忱说什么自己也认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