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章 冰糖葫芦-《文娱1990》


    第(2/3)页

    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眼睁睁看着无数新潮的事物,轰然打乱包括他们衣食住行在内的一切生活,他们齐齐陷入了不解和困惑。

    他们身处在时代的夹缝中瞻前顾后,迷茫于何去何从。

    不过,他们中绝大多数人也隐约意识到改变不可逆,时代的潮流不可逆,他们要么跟上时代,要么被时代所淘汰。

    于是,便有了询问。

    “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这是对时代的叩问,也是对自身的叩问。

    一曲弹唱完,苏洲别有一番领会。

    他愈发深刻地意识到这首歌,为什么能开启前世国内流行音乐的高峰,成为坐标般的存在。

    因为,它是一首无论作词、作曲、寓意都在承前启后的一首歌。

    它有传统古诗词般的韵律和意境,又顺应了新的流行。

    它体现了传统和现代文化的碰撞,也恰到好处地迎合了那个时代人的口味和心理,于是,它扎根进了很多人的内心,为人喜爱并传唱。

    徐家厅就没有苏洲那么深刻的感触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但他很是惊讶于苏州竟然能将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改编成流行歌,还改编的相当不错,至少精到地把握住了原诗隽永清远的忧愁之感。

    而这忧愁感,就像旋律的脉搏,让人仅听了一遍,就掌握了大概,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在思索着该怎么评价这首歌时,他蓦地想到了个词:中华特色社会主义。

    然后,他自觉这评价,简直精妙。

    可惜的是,他觉得这歌在通俗性上差了些。

    毕竟是改编自古诗的,不像《摇太阳》和《蓝蓝的夜蓝蓝的梦》那样清爽干脆,也不太符合他现在的需要。

    金童玉女嘛,得新颖朝气些。

    “不错。”

    简单地给了个评价,将《枫桥夜泊》翻过,徐家厅把注意力落在了第二首歌上。

    苏洲对此并不意外,毕竟徐家厅不是“过来人”。

    但他有些替徐家厅遗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