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章 人尽其才-《文娱1990》
            
            
            
                
    第(2/3)页
    “恩。”苏洲应道。
    “那我让你转岗到音乐专干,你愿不愿意?”陈勉之顿了顿道。
    苏洲闻言一愣。
    他可没预料到馆长会想让他转岗。
    而音乐专干是干什么的呢?
    工作内容有不少,主要一个就是文化馆音乐活动的策划、组织、协调和举办,并在需要时,参与音乐相关节目的编导和演出;再有就是组织开展音乐相关的研讨、学习、创作、培训和交流等工作;以及组织、沟通、维护和文化馆有联系的音乐相关人员和团队等等。
    说白了,只要馆里有什么和音乐,甚至文艺搭的上关系的事,基本都得干。
    和清闲的公务服务部比起来,这岗位可就磨人了,活动或任务频繁的时候,搞不好得通宵连轴转。
    但也有好处,据他所知,馆里有自己的录音室,设备还挺齐全先进。
    有机会,他还可以借文化馆的名义,开展各种收费培训。
    这年头一切朝钱看,以前不收费的培训全改收费了。
    文化馆里的很多老师,名义上是文化馆的职工,实质上就是个体户。
    今天你开个书法培训班,明天我开个二胡培训班,打着文化馆的旗号,大把大把地往自己兜里装钱,从工人文化宫到青少年宫,从市到区,无孔不入。
    当然了,文化馆从中也是受益的。
    你要开培训班,总得要场地吧,行,你必须优先租用我的场地。
    打了我的旗号,分成总要的吧,行,那咱们就四六分,你六我四。
    文化馆作为非盈利性事业单位,财政全靠拨款,而拨款往往又不够用,一直穷得叮当响,寅吃卯粮是常态,这一搞,财政反而缓和了,大家兜里也充实了,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有本事的人毕竟少,也不是谁都有能力这么干的,大部分人只能眼看着别人哗啦啦地赚得飞起,却只能在一旁干瞪眼。
    尽管清楚自己在文化馆不会久待,又早有人落脚在先,他不见得能机会插一腿,但要是时机合适,苏洲还是乐意一试的。
    毕竟,他现在处于原始积累阶段,缺钱,赚钱的渠道又有限,能借此多赚点钱也是好的。
    可别小瞧了培训班,只要名头够大,招子够硬,能吸引来人,还是挺有赚头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