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章 新写实小说-《文娱1990》
            
            
            
                
    第(2/3)页
    比如,他并没有预设价值评判,如博大、高尚等等,只是尽可能地用“生活流”的写法呈现一种毛茸茸的原生态。
    再比如,他的叙事口吻几乎没有明显的爱憎倾向,只是在冷淡,甚至冷酷地诉说,以至于整个故事有如实录电影。
    他和以往的小说相比,少了些主观指导,多了些客观感受。
    当有相同境遇的读者在阅读它时,会很自然地引发共鸣。
    这种共鸣,并不基于情节或文字的刻意调动,而是纯粹的感同身受。
    而且整部作品前后之融贯,令人拍案叫绝。
    看到最后,再回头回顾下开头,他猛然发现,作者其实从一开始排就已经摆明了全文内核:新市民阶层在通往“均衡”和“维持”道路上的“烦恼人生”。
    “要么排到,豆腐已经卖完了;要么没排到,就到了上班时间。”
    真是无处不在的纠结和无奈。
    “怎么样?”
    见鲁敬立把稿件翻回到第一页,刘林江连忙发问。
    “很优秀,我再看一遍。”
    鲁敬立这时已经完全把要出门这事抛到了脑后。
    此刻,他的内心里只有难以自持的激动,这是只有身为编辑才能体会到的强烈情感。
    这篇《一地鸡毛》实在是太出色了,完全就是一部写实主义杰作,而且写实的方式令人耳目一新,绝对能给文学写作的手法和思路带来新的启发。
    再次看完《一地鸡毛》全文后,鲁敬立愈发如此认定。
    而且,他很肯定这篇文章绝对能走红。
    无论是它对平民生活的关注与宽容,还是它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处世之道的集中传达,以及暴露性的权力运作描写,都极为切合当下的思潮和环境。
    每个时代都会孕育出那个时代的应景作品,而《一地鸡毛》在他看来,就是当下时代的应景之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