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章 意外之喜-《文娱1990》


    第(1/3)页

    《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后期,苏洲没交给交响乐团的录音师,而是拿了回来自己做。

    其实要处理的地方也不多,无非是调校下音质效果。

    和前世原曲稍有不同,因为是为现场表演准备的伴奏,这个版本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在前奏上做了稍许加长。

    这是必要的。

    毕竟舞台不是录音带,录音带歌曲考虑到存储等各方面的因素,时长通常都得控制在三四分钟左右,可舞台表演只有三四分钟的话,会稍显短暂仓促。

    加长前奏能够更好地铺垫气势,也能让表演更具层次,同时还能给演唱者足够的上场时间,作为有经验的编曲人,苏洲早就做好了各方面的考虑。

    后期处理很快就完成,接下来就得让演唱者开始磨合伴奏。

    演唱人员,在周兴民地推荐下,之前暂定了几个文化馆合唱团的女歌手。

    但听周兴民说,那些女歌手因为太累有人又不愿意了,一番考虑后,苏洲决定从这些女歌手中筛选出最合适的一位做独唱。

    没辙,这年头人们日常的娱乐生活还不像后世那么丰富,文化馆总有各种七七八八的文艺活动,前阵子市直机关汇演才刚结束,这两天合唱团的人又紧锣密鼓地开始为接下来的下乡汇演做排练了。

    而文化馆下挂名的很多文艺团体和个人,其实都是业余志愿者,合唱团也不例外。

    他们本身大多数都有本职工作,演出纯粹是闲暇之余的业余爱好或是积极奉献,那既要他们参加这个活动,又要他们参加那个活动,纯粹是为难,也不现实。

    反正,《在希望的田野上》原本就是独唱,取消合唱并没什么影响,他就不给大家添麻烦了。

    周兴民帮他把要选人独唱《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消息传达给了那些女歌手,但隔天约定遴选的时间,苏洲在录音室只等来了一个十分年轻的女孩。

    他看过合唱团所有歌手的资料,知道这女孩叫程书兰,和他一样,今年十八岁,上个月才刚加入合唱团,是个民歌艺术生,已经被中央音乐大学录取了,现在就是想通过文化馆的一些文艺活动积累下舞台经验。

    “好像就你一个人来了啊?”

    在程书兰到达后,继续等了一会,发现再没人过来,苏洲尴尬了,也有些不爽。

    这什么情况,都到点了,为什么没人来!

    他十分怀疑是周兴民在背后做了什么手脚,但程书兰的话否决了他的猜想。

    “恩,应该就我一个了。大家最近都很忙,听说你还要搞什么筛选,就都不乐意来了。我比较空,就过来看看。”

    好耿直的话,苏洲听完,更尴尬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