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已经当时等级划分标志介绍-《穿梭火线》

    日本:根据「陆军定员令」(明治23年11月1日勅令第267号)旧日军的最小编制是步兵班/分队,记得是8个步枪兵+2个机枪射手或轻迫击炮射手其上是小队,由3个分队合成,一般为30人,,视情况可加强至50人,相当于排小队上面是中队,相当于连,一个步兵中队含将校5名、下士10名、兵卒120名、看护手1名计136名,这里的将校是尉级军官,指中队长大队包括大队部(16名,含战马3匹)+4个中队(各136名)及机关枪中队和步兵炮小队各一还有一个和大队(小、中大队均为步兵编制)平级的技术兵种编制为连队,一般为装甲兵或航空兵采用大队的上级是旅团,而旅团可以由连队或大队组成,若是大队,则为旅团本部+4个大队;连队则是2个连队再往上就是师团了,一个师团下辖三个旅团基本上到师团级的兵力都以地域划分了如最废柴的第4师团亦称大阪师团再往上的军基本上就不是一个固定编制了而是根据战役目的编制的例如某某派遣军,其兵力总量不定。著名的关东军实为5个**守备大队(主要守备南满铁路)和4个师团组成(后增至14个师团)其军衔基本存在其下对应关系:下士——伍长中士——军曹上士——曹长少尉——少尉中尉——中尉上尉——大尉少校——少佐中校——中佐上校——大佐少将——少将中将——中将上将——大将(最高军衔)没有元帅军衔,所谓的元帅乃天皇赐予的荣誉称号,无实际军权各军阶担当的职位如下:大将为方面军司令官、中将为军司令官?师团长、少将为旅团长、中将?少将为各种学校长,大佐为歩兵连队长、中佐为骑兵?战车连队长、少佐为大队长、中佐?少佐为飞行战队长,大尉?古参中尉为中队长、中尉?少尉为小队长?连队旗手,军曹?伍长为分队长。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衔分为3等10级,即将官3级(上将、中将、少将)、校官4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3级(上尉、中尉、少尉)。陆军军衔——将官校官尉官文职干部学员士兵海军军衔——将官校官尉官文职干部学员士兵空军军衔——将官校官尉官文职干部学员士兵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不授予军衔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职务等级编制军衔为上将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的职务等级编制军衔为上将上将: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的编制军衔;正大军区职的主要军衔;副大军区职的辅助军衔中将:副大军区职的主要军衔;正大军区职、正军职的辅助军衔少将:正军职、副军职的主要军衔;副大军区职、正师职的辅助军衔大校:正师职的主要军衔;副军职、副师职的辅助军衔上校:副师职、正团职的主要军衔中校:副团职的主要军衔;正团职、正营职的辅助军衔少校:正营职的主要军衔;副团职、副营职的辅助军衔上尉:副营职、正连职的主要军衔;副连职的辅助军衔中尉:副连职的主要军衔;正连职、排职的辅助军衔少尉:排职的主要军衔现行士兵军衔按兵役性质分为:1,志愿兵役制士兵:六级士官、五级士官、四级士官、三级士官、二级士官、一级士官;2,义务兵役制士兵:上等兵、列兵。士兵军衔按等级分为:1,高级士官:六级士官、五级士官;2,中级士官:四级士官、三级士官;3,初级士官:二级士官、一级士官;4,兵:上等兵、列兵。海军、空军士兵在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二字。兵:服现役第一年的义务兵,授予列兵军衔;服现役第二年的列兵,晋升为上等兵军衔;初级士官:义务兵服现役期满,被批准为第一期士官的,授予一级士官军衔;第一期服现役期满,被批准进入第二期服现役的一级士官,晋升为二级士官军衔;中级士官:第二期服现役期满,被批准进入第三期服现役的二级士官,晋升为三级士官军衔;第三期服现役期满,被批准进入第四期服现役的三级士官,晋升为四级士官军衔;高级士官:第四期服现役期满,被批准进入第五期服现役的四级士官,晋升为五级士官军衔;第五期服现役期满,被批准进入第六期服现役的五级士官,晋升为六级士官军衔。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队军衔标志简介一、昭和5式1930年(昭和5年),日本军队开始实行制式化军装和军衔,法式立肩章(即竖肩章)+军兵种领章。此称“昭和5式”军装。“昭和5式”军衔体现在肩章上面,领章是分两叉型,以不同颜色来区分兵种。其中,红色(步兵)、绿色(骑兵)、黄色(炮兵)、黑色(宪兵)、棕色(工兵)、深褐色(工程)、蓝色(军乐)、深蓝色(汽车兵)、青蓝色(航空兵)、白色(军法)、桔红色(参谋)、桔黄色(山地兵)、深红色(装甲兵)、深绿色(药剂)、茶色(司务)、银灰色(军医)、紫色(兽医)。这种军服一直用到1938年。

    ?

    二、98式1938年6月,日本军队改革“昭和5式”军装,换行“98式”军服,其特征是取消了肩章,军衔表现在领子上。领章块很小,远处不易查觉。原因是“昭和5式”的军衔设在肩上,将官金色肩章很显眼,在中国战场上游击战很频繁的情况下,日本军方担心不少上战场视察或督战的陆军高级将领会成为中国游击队或狙击手的靶子,所以改穿这种“98式”。同时,右胸佩带不同颜色的“M”型胸章来区分兵种,兵种颜色和上述“昭和5式”一样。

    三、抗战时期日本军队军衔和职务对照表抗战时期日本军队军衔和职务对照表称谓军衔职务说明元首大元帅天皇荣誉称号功勋将官元帅特殊功勋陆海军大将荣誉称号将官大将方面军司令以上区域司令中将师团长即师长少将旅团长即旅长佐官大佐步兵联队长即上校团长中佐步兵联队副+骑兵联队长即中校团副少佐大队长即少校营长尉官大尉中队长即上尉连长中尉中队副即中尉连副少尉小队长即少尉排长准士官准尉小队副+司务长即排副士官生军校学员下士官曹长分队长即上士班长军曹分队副即中士班副伍长组长即下士战斗组长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日本的元帅是一种荣誉性称号,是对建立了特殊功勋的陆海军大将的嘉奖。裕仁天皇执政前期(1926-1945)共授予邦彦亲王+守正亲王+山本五十六+古贺峰一+载仁亲王+寺内寿一+杉山元+畑俊六+博恭亲王+永野修身等10人元帅称号。其中皇族3人:邦彦亲王+守正亲王+博恭亲王;追赠3人:邦彦亲王+山本五十六+古贺峰一。全面抗战期间(1937-1945)日本共有6位现役元帅:载仁亲王+寺内寿一+杉山元+畑俊六+博恭亲王+永野修身。

    附:抗战时期中**队军衔和职务对照表抗战时期中**队军衔和职务对照表称谓军衔职务说明将官特级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相当大元帅一级上将战区司令相当元帅二级上将集团军司令即上将中将军长+师长少将师长+旅长校官上校团长中校团副少校营长尉官上尉连长中尉连副少尉排长准尉官准尉副排长+司务长士官生军校学员士官上士班长中士班副下士组长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国民革命军上将设有三级:二级上将(三星上将,相当大将)、一级上将(四星上将,相当元帅)、特级上将(五星上将,相当大元帅)。抗日战争前后,二级上将有26人,一级上将有:冯玉祥+朱培德+李宗仁+何应钦+张学良+陈济棠+唐生智+阎锡山+陈绍宽+刘湘(追晋)+曹锟(追赠)+程潜+吴佩孚(追赠)+宋哲元(追晋)+陈调元(追晋)+白崇禧+陈诚等17人。特级上将一人即蒋介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