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部长问改革-《小小衙内》


    第(3/3)页

    丁三坡就很客气地表示,价钱好商量,四万块的车子都买了,也不在乎多几百几千的修理费。另外,修好以后,也不指望像新的一样,只要不在路上抛锚就可以了。

    交jǐng走了以后,柳非就把一群乡下“亲戚”请进了常委大院。要说丁大力父子,他们毕竟来过常委院几次,没有如何地束手束脚,相比之下,刘洪民与老陈师傅就要失态得多,甚至于,早上刘洪民还说着,盖房子要盖成罗老锅家那样的,而现在见识了常委大院的建筑群,立马改口,悄悄与丁大力说:“力力,以后小舅舅家盖了这样的房子,你天天来玩……”

    丁大力照样含笑不语,不鼓励,也不泼冷水。而刘洪民也只是有感而发,说完之后马上觉察到这里是常委大院,也就战战兢兢跟着一块儿走,不再多说话。

    丁大力跟着走了一段,慢慢地发现了不对之处,待到了柳非家的院子门口的时候,赫然发现这套院子最靠近常委大院围墙,不正是他伙同彤彤姐弟俩放定时“鞭炮”的地儿么?

    柳非并不知道丁大力与他的新家还有一段颇深的渊源,一行人进了他家,首先就大着嗓门让老伴准备晚饭,其后他也没有什么拿捏之处,很随意地让他们坐,接着就说起了丁大力此前曾说过的“公车制度改革”。

    丁三坡听得老领导问起这事就很是来劲。现在的大环境就是这样,全社会上下都呼吁改革、期待改革,希望我们这个国家通过改革,能够在世界大格局之中重新居于领先地位。而且,通过几年时间的宣传,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早已经有了一个根深蒂固的印象,即凡是支持改革的干部就是好干部,反之则不是好干部。所以说,这是一项了不得的政绩,至少丁三坡在听到“改革”二字从柳非口中说出之后是这么认为的。

    当柳非从丁三坡口中了解到沈南县不止一项公车制度改革、其范围已经遍及集团大消费的方方面面。这下子,他的兴致就更高了,连连点头说着:“好、好……三坡啊,这个事情,你让县zhèng fǔ的笔杆子辛苦一下,写一篇稿子。我看啊,艰苦朴素的作风,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算是过时。建国初期,我们的执政党人就一直提倡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现在,我们还是要这样提倡。”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