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纷争乱世 第四十四章 镇定自若右大将-《大雍一小兵》


    第(2/3)页

    王镡就在城头,极目远望着远处的獯鬻人营地。草原人的习惯就是他们对于营地扎的很是随意,只是一圈简单的木栅栏就完事儿了,方便出击,方便逃走,只是不方便防守。

    如今已经是夏末时日的光景,当时间到达申时末的时候,夕阳西斜,暖黄色的阳光照耀到城头上,而峡谷中的獯鬻人营地则已经是昏暗一片。

    王镡已经来到了城下,五百骑兵已经穿好甲胄,手持长矛、盾牌,腰悬佩刀。王镡一个个地仔细看着面前年轻面容,帮着他们整理了一番身上的甲胄。

    王镡轻声问道:“怎么样?怕不怕?”

    面前的年轻骑兵高声回应道:“不怕!”

    洪亮的声音,充足的气势,让王镡满意地点点头。

    王镡来到了队伍的前面,没有过多的言语,而是行了一个军礼。五百骑兵纷纷回了一个军礼,在城内响起了一阵闷响。

    然后蒙嵩向城下挥了挥旗帜,守在城门的士卒迅速将城门门闩抬起,打开了城门。王镡一挥佩刀,斜指向城外,全城无声,这是一种保密措施。虽然城外的獯鬻人营地距离塞城有五里远,但是保不齐就会有獯鬻人的斥候在城外盯着城内的动静。

    一个例子就能说明问题,唐朝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征伐高句丽,安市城主准备率城中士卒准备突袭,只不过这次突袭被一种很搞笑的方式被唐太宗给识破了。

    安市城主准备突袭的这一晚,唐太宗正在巡视唐军大营,突然听见城内鸡鸭鹅猪等牲畜纷纷惨叫。一听到这惨叫声,唐太宗马上一脸紧张地吩咐手下将领李勣,命令唐军营地严防死守。

    果不其然,当晚深夜,数百名高句丽军士卒,在吃饱喝足之后,以吊篮出城,准备突袭唐军营地。然后,就陷入了早有准备的唐军包围中。

    而高句丽是的突袭之所以失败,原因就是鸡鸭鹅猪等牲畜的惨叫,唐太宗以其敏锐的战场嗅觉,发觉到这是高句丽军在犒劳死士,组织夜间偷袭。

    当然了,不是所有人都有唐太宗那般可怕的战场直觉,但是王镡不敢小觑任何人,古人虽古,不代表古人没智慧。

    王镡带着五百骑兵在城头守军担忧又紧张的眼神中,越走越远。此时王镡已经能够看到獯鬻人营地中升起的袅袅炊烟,一道道烟柱成为了最好的指向标。

    如果王镡提前半个时辰出发,他的奇袭都不会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而申时末,则刚刚好。天色已经变暗,尤其是峡谷中,更是昏暗。獯鬻人必须趁着天还没有全黑,将晚饭做好。虽然黑天了可以点火堆,但那样很麻烦,没有哪个獯鬻人喜欢麻烦。轮班值守的獯鬻人,虽然在值守,但饭香味已经将他们的魂都勾走了,往往在这个时候也最是疏忽大意。

    距离獯鬻人的营地越近,王镡眼中战意与杀气就越来越浓。身后的五百骑兵人数虽少,但斗志却无比高涨。他们骑着战马,右手持着长矛,矛杆夹在腋窝下,左臂挂着圆盾,人衔枚、马裹蹄,小心翼翼地潜行到距离獯鬻人营地一里的地方。王镡迅速举起手中的熊纹绞盘弩,身后的骑兵纷纷有样学样,五百架臂张弩被举起。

    “嘣!——”“嘣!——”“嘣!——”

    沉闷的弩弦声响起,五百零一支黑色弩矢划破灰黄的天空,落在了獯鬻人的营地内。

    王镡将绞盘弩挂在了马鞍上的挂钩上,一声低喝:“杀!”然后一马当先,快捷如飞。在值守的獯鬻人尚回过神来之前,冲进了营地内。来不及惊叫示警,在他们惊恐的眼睛中,第二骑、第三骑、十来骑、百来骑兵。。。源源不绝的大雍骑兵已经亮出兵刃,横冲直撞地杀入獯鬻人的营地当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