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若能抓住,我灵山必将更上一层楼!” 一位金身罗汉激动得满脸通红,额头上青筋暴起,双手不自觉地紧紧握成拳头,指关节都因用力而泛出苍白之色。 “竟许我们佛法东传?” “这‘人事’的分量,可实在是太大啦!” 一名佛祖面色涨得通红,很是激动,他猛地站起身来,身上的袈裟无风自动。 他双手合十,仰头望向大殿上方,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灵山佛法在南赡部洲大放异彩的辉煌景象,口中高呼: “阿弥陀佛,此乃我灵山大兴之兆啊!” “若真能如此,我灵山佛法必将光照东方,泽被南赡部洲的苍生!” “让他们都能沐浴在佛法的光辉之下,脱离苦海!” 另一位男菩萨双手合十,眼中满是憧憬,他的声音微微颤抖,透露出内心的激动与期待。 …… 一时间。 大雷音寺内。 众佛、菩萨、罗汉们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原本那片清净无染的佛门净土,此刻却因这“人事”之事,变得喧嚣嘈杂,宛如一锅煮沸的开水,热闹非凡。 往日里,那缭绕的佛香、悠扬的梵音,此刻都被这喧闹声所掩盖,只留下众佛门子弟对这“人事”之事的激烈讨论。 他们心中皆明镜似的,“佛法东传”意味着什么。 这绝非是一件小事,而是灵山在三界之中影响力的一次空前提升,是无数佛门弟子日夜期盼、梦寐以求的盛事。 一旦成功,灵山必将在三界之中声名远扬,佛法也将得以更广泛的传播,泽被苍生。 到那时,灵山的香火定会更加鼎盛,他们的“人事供奉”也将会更多。 …… 此情此景,恰似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等取经团队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风餐露宿、降妖除魔,费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抵达灵山圣地。 他们自以为历经磨难,终于能取得“三藏真经”,为东土大唐带回无上佛法,普度众生。 然而,在灵山之上,如来佛祖脚下,却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 唐三藏满心虔诚,本以为能顺利取得三藏真经,却被在“佛前侍奉”的阿傩、伽叶二尊者拦下,索要人事。 “圣僧东土到此,有些甚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 大雷音寺之中,那阿傩、伽叶二尊者看着唐僧,面无表情,公然索要人事,眼神中透着不容置疑的意味,仿佛这是天经地义之事。 后来,孙悟空生性直爽,哪能忍得住这般刁难,当即就要去找如来佛祖告状,气呼呼地将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如来佛祖听后,却并未动怒,只是微微一笑,对孙悟空说道: “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 “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 如来佛祖这番话,让孙悟空不禁有些愣住了。 原来,对于灵山来说,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这早已是深入人心的规矩。 若是空手来取,没有人事,没有真金白银的好处,那是不行的,只能得到无字经书。 是以传了白本。 欲请佛祖出手,得有“人事”相酬才行,这是灵山一向的传统。 不然,没人事,没好处,无功无禄,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 这规矩看似世俗,却也在灵山流传已久,众人皆心照不宣。 后来,阿傩、伽叶二尊者复领唐僧师徒,到珍楼宝阁之下,仍不死心,又问唐三藏要些人事。 唐三藏此时身无长物,心中焦急万分,无奈之下,只能命沙僧取出紫金钵盂,双手奉上。 那紫金钵盂虽是唐僧一路化缘所用,承载着诸多艰辛,但此刻万般无奈之下,也只能作为“人事”献出,以求取“三藏真经”。 当时,西天取经开始之前,观世音菩萨在长安城对大唐皇帝许诺说,西天有“经三藏”,你派人来取。 于是,陈玄奘以指取“三藏经”为号,法号叫做“唐三藏”。 但是吧,可能是唐三藏这献上的“人事”不够丰厚,诚意不足。 唐僧本欲取那完整的三藏真经,最后却只得了五千零四十八卷经文,乃一藏之数。 正是,“唐三藏”最后变成了“唐一藏”,少了两藏经。 让人不禁感叹这灵山的规矩与世间的无奈。 在阴曹地府,有钱能使鬼推磨。 而在灵山圣地之上,也是如此,没人事,没好处,实在是寸步难行啊! …… 听闻“佛法东传”这一重磅消息,大雷音寺内顿时气氛微妙,众佛百态尽显。 “哒哒哒、哒哒哒……” “过去佛”燃灯古佛端坐于青玉莲台之上,双目微阖,看似平静,可指尖捻动佛珠的速度却陡然加快了三分。 那佛珠相互碰撞,发出清脆而急促的声响,在这原本静谧的佛殿中格外清晰,恰似他内心波澜起伏的外在体现。 这位灵山德高望重的古佛,心中也在盘算着这佛法东传背后隐藏的诸多机缘与变数。 “哈哈哈、哈哈哈……” 另一边,“未来佛”弥勒佛敞着锦襕袈裟,圆润的腹部随着那爽朗的笑声上下起伏,仿佛要将这满心的欢喜都通过这笑声宣泄出来。 他手中的“人种袋”悄然泛起玄光,光芒流转间,好似也在为这突如其来的天大机缘而欢呼雀跃。 要知道,西牛贺洲的香火地盘,他们灵山诸佛早已分得差不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