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皇帝死了,皇位继承人却没有定下来。 国朝三百年,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 如果,继承人是唯一的,一切问题迎刃而解。麻溜的,直接登基称帝吧,一切回到正轨。 偏偏,老皇帝太能生,剔除了一帮不合格的皇子,还有一群皇子在竞争。 谁都能当皇帝,谁都有能耐做皇帝。 问题来了,谁来当这个皇帝? 忠王? 忠王都被废了,凭啥他来。 晋王? 忠王难道死了吗?既然没死,晋王凭啥? 燕王? 晋王都不行,燕王凭啥? 反对一个人,鸡蛋里挑骨头,总能挑出毛病。从出身,从才学,从品性,从声誉,从能力…… 说到底,这玩意不是一加一等于二,它不能量化,不能标准化。千人千面。他说礼贤下士是明君风范,你说礼贤下士是缺乏决断。他说刚愎自用是缺点,是国朝不幸。你说刚愎自用代表了帝王做事有决断力,不易受人左右,有坚定的意志力。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没有标准,不能量化,看似人人都有资格参与竞争,然而谁胜谁负全凭背后势力说话,而非个人实力。 这就很操蛋了。 李良程没急着表态,于照安也没急着表态。 这只是第一次碰头会,先通个气。具体定谁为继承人,后面还有得拉扯,绝非一次碰头会就能决定的。 但是,私底下,于照安质问陈观复,为何碰头会的时候不表态。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