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朝鲜-《大明匹夫》
第(2/3)页
两个武臣的一问一答,让大殿上的群臣更加面色难看,悲观和绝望的情绪在大殿上蔓延。
“要是逃往南汉山城就好了!”
群臣中,有人垂头丧气,摇头喊了起来。
“逃往南汉山城有个屁用,江华岛都丢了,南汉山城没有了屏障,去了就是等死!”
生死攸关之下,有大臣直接爆粗。
御座上的李倧,猛地打了一个寒噤,脸色更加苍白。
“诸……位卿家,难道就……没有解决之法吗?”
两次胡乱后,这位庸碌的国王,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勇气,不过是惊弓之鸟的胆小鬼而已。
前期亲明排金,后向向满清屈膝,以至于朝中人心涣散,忠贤尽失。这位朝鲜国王,成了“失道寡助”的真真切切的孤家寡人。
丙子胡乱后,朝鲜朝中,士大夫辞职和隐退者不绝,与此同时,叛乱层出不穷,内忧外患,国力耗损,疲惫不堪。
天启七年,大臣李仁居起兵江原道谋反。
崇祯元年,大臣柳孝立等欲立仁城君谋反。
崇祯五年,大臣柳应泂谋逆。
崇祯六年,大臣李时说欲立锦原令李倬谋反。
崇祯八年,大臣李基安谋逆。
崇祯十二年,贞明公主及宫人诅咒事件。
崇祯十六年,大臣李挺海叛国事件。
就连崇祯十七年之春,刚刚过去的两个月前,反正功臣沈器远欲立怀恩君,谋反被诛。
短短十几年,两次胡乱,如此多的内耗,这位朝鲜君王的日子,可别提多难过了。用“气数已尽”来形容,也不过分。
李倧的话语,更似哀求,满朝文武一时语塞,大殿上寂静无声。
“金卿,你来说说,到底该如何应对?”
李倧的目光,投在了心腹大臣金鎏身上。
金鎏无奈,硬着头皮上前奏对。
“王上,大明国兵强马壮,兵峰正盛,建奴其势已衰。不如向大明重新称臣纳贡,上誓表,借道于明军。”
金鎏说完,小心翼翼,退到一旁。
“金大人说的极是!我朝虽臣服建奴,形势使然,随波逐流,不得已而为之。我朝鲜受中华世代之恩,同文同宗,血脉相连,有“小中华”之称。相信明军不会怪罪于我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