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国运-《大明匹夫》


    第(2/3)页

    “王上不用说丧气话,将来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平府院君元斗杓小心翼翼,劝着李倧。

    “明国国势如日中天,兵威直追汉唐旧日,朝.鲜恐怕是没有机会了。”

    右议政金鎏白发苍苍,此时也是摇头晃脑,悲观至极。

    “朝.鲜总.理衙门在朝.鲜各地大兴义务教育,学堂一概免费。又废除奴籍制度,那些穷人无不是欢欣鼓舞。汉城和西京的两所学院,我朝.鲜士子占了半数,但你看那书本,都是汉字,授课教师,也都是清一色的汉人和泰西人氏,学生以说汉话为荣,毕业的学生许多去了大明谋生。我朝.鲜,已经是真真正正的“小中华”了!”

    金鎏的话语中,带着浓浓的讥讽之意。

    所有的学生上学都是免费,贫困者有贫困补助,学优者有奖学金,男女学生都被列入义务教育范畴,人人平等。

    占朝.鲜人口八成以上的贫苦人家,自然是对朝.鲜总.理衙门感恩戴德了。

    “岂止是教化,还有军事!”

    金自点也是接上了话题,语气低沉,还有一丝激愤。

    这个时候,二人的观点出奇地一致。

    “朝.鲜的年轻人,以加入讲武堂为荣,都梦想着跟随明军南征北战。你就说汉城的驻军,有三成以上都是我朝.鲜子民。可是他们心中,只有总.理衙门,只有他们的饷银和抚恤。他们心里,哪里还有我朝.鲜朝廷和皇室!”

    明军在朝.鲜兴建基础设施,普及义务教育,废除朝.鲜的等级制度,成立讲武堂和高级学堂,诸般新政,使得朝.鲜百姓心中只有朝.鲜总.理衙门,而没有了朝.鲜朝廷。

    长此以往,人人说汉语,写汉字,耳濡目染中华文化,朝.鲜的未来又在何方?

    朝.鲜王朝的第4代国王李裪,于1443年创制成功,1446年正式颁布使用,但朝.鲜却是以汉字为书写文字,权贵上层更是以说汉话为荣,这也是朝廷被称为“小中华”的原因。

    谁也没想到明军入侵,同文同宗,这反而成了明军统治朝.鲜的帮凶。

    众人都不再提储君的事情,提了也是意兴阑珊。即便立个新王,明军的总.理衙门来个消息封锁,有谁知道?报纸这些东西,都控制在明人手中。

    一个不慎,反而有可能招致总.理衙门的怨恨,万一来个铤而走险,谁都难逃一劫。

    “听说,明国要对建奴用兵了?”

    脸色煞白的李倧,忽然冒出一句话来。

    “王上,报纸上都是这样说的。报纸上还说,明国的北王王泰要在战前来汉城,不知是真是假。”

    金自点轻声说道,很是有些感慨。

    “北王王泰要来朝.鲜?”

    一直没有说话的司宪府掌令宋时烈,立刻睁大了眼睛。

    他学宗朱子,尊崇明朝,排斥满清,提倡尊周义理论,被称为“大老”,是朝.鲜国内最负盛名的大儒,平时也会去汉城和平壤的两所高级学堂授课,主要讲谈儒学。

    “汉城学堂的那些年轻士子都在商量着,自发去港口接王泰。想来,这个王泰就要来朝.鲜了!”

    金自点看了一眼宋时烈,似笑非笑。

    “宋大人,明国与我朝.鲜,如同君臣父子,壬辰倭乱明国对我朝.鲜也有再造之恩,这是你的一贯说辞。到时候王泰来了朝.鲜,你可以与之秉烛夜谈,以偿心愿了。”

    “金大人,我邦之一草一木,生民之一毛一发,莫非皇恩之所及也。朝.鲜忠诚明朝,理所当然。我朝有今日之困境,亦是向建奴称臣纳贡,而伤了上国之心。”

    宋时烈脸色凝重,郑重其事。

    “朝.鲜的将来,掌握在北王殿下的手中,诸般善政,可见北王并没有虐待我朝.鲜百姓。朝.鲜和大明同文同宗,朝.鲜为大明一省,也无不可,只要北王善待我朝.鲜皇室即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