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何况,这京郊这么好的地,要不是杜老二一家,救了那在京城有人的齐家公子,这千水村怎么会轮到他们迁移过来?! 他们要是去了那益阳府城,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千水村人心里都明镜似的,他们心里对杜老二一家,只有无尽的感激之情。 对如今的境况,已经非常满意了! 最后还是杜老二又跑了一趟,把村里人都叫来了三进院这边。 其中光是六间宽阔的倒座房,就住进了一半的村民。 这个时候也不是讲究的时候,每间屋子都用干草平铺完,上面每家每户放着自家的席子、褥子,大家挨个睡在一起。 冬天,挤挤还暖和哩。 剩下一半的村民住进了三进院后面的那一排后罩房中,正好全村的人都住下了。 杜老二一家住在二进院的正屋,李家舅舅一家住在西厢房,姨母一家和李家舅舅带来的掌柜伙计住在东厢房。 住处都解决好,众人就连忙上后山去拉干草,砍木材做房梁。 …… 两日后,京城的外七门开了,杜老二又带着村里人进了城。 买砖买瓦的,找工人盖房子的,打短工挣钱的。 总之,千水村没一个人闲着。 众人一鼓作气,在一个月之内,终于将各家的房子都盖好了。 村民们也接二连三地搬出了三进院。 村里人家盖的房,当然是有砖瓦房,也有泥土房。 这个和各自的家底有关。 当初和杜老二一起去天巫山的那几家,都盖了一排五六间的青砖大瓦房,外带一个院子。 好在,那几家本来家底就厚实,众人倒是也没疑惑什么。 其实,以那几家如今的银钱,二进院子他们也修得起。只是,他们都懂得低调,那银钱留着细水长流地花。 其中李家舅舅盖了一排八间的青砖大瓦房,不过,他是在宅基地中间建的,前后都还留有空间。 李家舅舅是准备盖三进院落的,只是年前的时间肯定不够,这天也越来越冷了,就想着年后再将前后院落盖起来。 新房落成,许多村民住进新房子里后,都不怎么愿意出来了。 实在是,这天,太冷了。 只能窝冬。 但是杜家三进院里的正房,如今却是温暖如春。 因为杜幼菱把火炕弄出来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