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卫渊返回侯府时依旧显得心事重重。 数年前,他还未发迹,当时雁门之战结束,顾偃开曾教导他武艺。 若非如此,他难以习得众家之长,开创出‘卫家刀法’。 他可以毫不违言的说,卫家刀法已经超越了顾家枪。 卫氏后世子孙若习此刀法,在武艺上就可胜顾氏子孙。 此外,顾偃开曾多次提携卫渊,甚至在作战时也对其照拂有加。 如今得知,待自己如此之好的前辈即将离世,卫渊的心中岂能好受? 侯府正堂里。 张桂芬似是察觉到了卫渊心事,忍不住问道:“顾叔叔情况如何?” 卫渊摇头一叹。 张桂芬也不知该说什么。 在她从小的印象里,顾偃开就是一位战无不胜的大将军。 哪怕是与辽夏两国的武夫单挑,也少有败绩。 在那个大周武将凋零的年代里,是顾偃开的出现,撑起了大周的‘武德’。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大英雄,也有迟暮的一天。 “顾叔叔英雄一世,临了,却卧榻不起,骨瘦如柴,若我也有那么一日.活着就是煎熬。” 卫渊看到顾偃开的下场,实在是于心不忍,亦在暗想,若是有朝一日,自己也落得那种下场呢? 最惋惜是英雄迟暮啊! 想当年,谈笑间,气壮山河,如今忆,只道是苍天弄人。 “官人正值壮年,不会有那么一天的。” 张桂芬也不知如何安慰卫渊。 过了会儿,她又道:“顾叔叔那边,需要我们准备什么?” 其实张辅与顾偃开之间的关系,起初并没有太好。 甚至说两人还曾暗中竞争过兵权归属。 不过由于卫渊的出现,使这两位都想栽培,久而久之,关系倒是变得极好了,常以‘兄弟’相称。 “等着日子吧。” “来年若是顾廷烨科举不第,我想办法,让他去从军,好继承顾叔叔的衣钵。” “不能让顾家从此就在军中绝迹。” 大周的军方领导,可以说,一直都采取着一种‘世袭’制度。 比如说辅国公退下之后,秦振就做了一军指挥使。 但秦振从始至终,都未踏上真正的战场,最多也就是奉命去某地剿匪,算不得大场面,大战役。 因此,卫渊从代州带来的那些经历过真正战争得袍泽弟兄们,会显得极其稀缺。 无论卫渊如何重用他们,除了某些御史,很少有人再说什么闲话。 毕竟,但凡是在朝中当官当久了,都会对如今军方的情况感到棘手与无能为力,特别需要一批新鲜血液的灌注。 张桂芬忽然想起林兆远的事情,问道:“官人去顾府的时候,兆远兄弟来了,说这婚姻大事,全由咱们做主择好日。” “我找钦天监的官员问过了,十二月六日诸事大吉,不如就定在这一日如何?” 卫渊点头道:“好,就定在十二月六日。” “起初为了让兆远方便照顾叔母,我特意在京郊买了座宅子,不大,但也够他们母子二人居住。” “如今兆远成婚,今后再有子嗣,不便住在那里了,我打算重新买个宅子送给他,就当是咱们得贺礼了。” 在京城买座宅子,即使不是三进三出的大院,只有个十几间的屋子,也要上万贯钱乃至更多。 这什么概念呢?相当于一平十几万左右。 至今为止,像是包孝肃、欧阳永叔这样的大官,还买不起一座大宅子。 不过,他们有官邸,倒是不用为了住发愁。 只是他们的后代子孙呢? 若是子孙不济事,到头来还要回老家去住,那么他们在京城打拼大半辈子的努力,可就要付之东流了。 卫渊现在是很有钱,但是买宅子那么大的事情,他认为还是有必要与当家主母商量商量。 张桂芬道:“买宅子不是多大的事,只是兆远兄弟是一个,那今后远之他们呢?难道你要给每個人都置办一座宅子?” 卫渊出乎意料的点头道:“正有此意,我给大牛他们说了,今后谁成婚,我就送宅子。” 张桂芬一时无言,这可是一笔极大的开销。 卫渊瞧着她脸色不太对,连忙道:“兆远,大牛他们跟着我打拼数年,出生入死不在少数,我这个当大哥的,总不能让他们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吧?” 以前是没钱,买不起,所以只能给迫切需要宅子的几人买京郊的小宅子。 但现在有钱了,总不能再让兄弟们跟着受苦吧? 光靠他们那点俸禄,得等到猴年马月才能买得起房子啊? 张桂芬道:“宅子都买了,在一人给他们配辆马车和轿子。” 卫渊眼前一亮,“合适。” 合适? 听到这番话,张桂芬顿时有些不知所措。 但是卫渊的决定,她也不敢反驳,思来想去,也只能随他心意了。 直至今日,张桂芬才明白,为何陈大牛他们那些铁骨铮铮的汉子,就乐意给自家官人卖命。 送宅子,送马车,还包婚姻大事,像是这样的好大哥,去哪里寻? 若自己是男儿身份,也愿意为自家官人效命。 当然,张桂芬也不是心疼钱,只是站在当家主母的身份上,一些开销,她想着能省则省。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