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嘉佑七年,元月初六,大周皇帝赵祯于太庙祭天告地,与吐蕃佛子唃厮啰结义,诰封唃厮啰为‘藏王’,可世袭罔替。 元月初七,朝廷于集英殿举办年宴。 今年朝廷宴会,并未邀请百官家眷,只是请了一些位高权重的大臣还有吐蕃使者。 甚至就连辽夏两国的使者,赵祯都未曾邀请。 海运的开启,也已一年有余,通常是十一月左右封海,直到来年三月再次启动海运。 这一年来,朝廷光是靠海运的税收进项,就有三四千万两白银,足以抵得上一多半的其余各项税收。 明面上的账是如此,至于私底下,赵祯的内库,又有多少银子的进账,那就不得而知了。 集英殿上。 赵祯罕见的吃多了酒,看着坐在大殿内的数十名功勋,缓缓开口道: “朕登基已有四十一年,世人说,朕乃四十年圣主,功追三皇,德比五帝,但朕心中清楚,此生能有这般功绩,开创盛世,离不开诸君相助。” “朕要谢范仲淹,谢狄青,谢晏师,谢包孝肃,谢吕夷简,谢张知白,谢朕这一朝,为大周呕心沥血肝脑涂地的国之栋梁!谢.你们!” “是你们,让朕有了文治武功,是你们,让后世人谈及朕时,可以说朕,是个好皇帝。” “诸君,朕毕竟已经做了四十余年的天子,朕老了,不能再与诸君同行,朕望诸君,前路慢行,辅助太子,成就丰功伟业。” “朕,谢你们!” 说罢,拿起杯中酒水一饮而尽。 大殿之内的群臣陆续起身,齐齐作揖道:“敬陛下,敬大周!” 纵观赵祯这一生,可以说是波澜壮阔,他不愧为一个皇帝。 不管世人承不承认,他这一朝,就是盛世,是大周经济最为繁荣的时代,是大周最不缺人才的时代。 他这一朝,出现了可以堪比李白的绝世诗才,堪比诸葛亮的不世名臣,堪比郭子仪的盖世名将 他这一朝,有太多太多的风流人物,高雅韵事说之不尽。 将来,即使赵曦是个庸才,但是有赵祯给他留下的财富,比如开启海运的税收,比如擅长内政的王安石,又比如卫渊.赵曦也可以成为一代明君。 待群臣敬酒之后,赵祯的脸色顿时变得苍白了些许,他似乎正在承受某种病理上的痛楚,眉头正紧皱着, “趁着诸君都在,朕还要说一件事。” 百官认真聆听。 赵祯正色道:“自今日起,由太子监国,韩、文、张三相辅佐国事,卫渊、王安石入中枢听政议政。” 太子监国? 当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所有人都被吓了一跳。 怎么听这感觉,官家像是要效仿尧舜? “官家.” 距离赵祯最近的韩章想要说些什么。 却见赵祯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努力地朝着他摆手示意。 他瞬间明白,低头沉默起来。 文彦博趁势道:“请陛下放心,臣等必幸不辱命!” 下一刻,张辅、王安石二人相继作揖, “请陛下放心,臣必用心辅佐太子!” “请陛下放心!” “.” 这时,赵祯正大口大口呼吸着,似在努力平缓沉重身躯带来的痛楚与压力,随后,死死盯着卫渊, “卫卿,朕的好卫卿,守在朕身边,镇守皇城,好卫卿!” 话音刚落,突然吐出一口鲜血,当即昏厥了过去。 一直站在他身边的朱总管顿时慌了神, “快请御医,请御医!” 顷刻间,整座大殿都慌成一团,所有大臣都向赵祯走去, “陛下!陛下!” “官家.” “御医!御医!” “.” 卫渊本想上前,站在赵祯身边。 这时,韩章突然将矗立在人群中的卫渊一把拉了出来,将他拽到梁柱旁,正色道: “卫将军,官家若是.京畿之安危,就拜托了!” “非常时期,首先要做的,就是京城不能乱!” 如今,只有卫渊有这個能力,可以迅速镇住一切突发情况带来的紊乱后果。 因为他手里有兵,有整个大周最为精锐的甲士——荡虏军。 “请韩相放心。” 顿了顿,卫渊看了一眼徐长志的方向,大声道:“长志,速速派人,到我府中取甲胄与御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