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耶律国珍败了! 只一招而已,就被卫渊扫落马下! 包括耶律仁先在内,诸多辽国将领,见此一幕,都是深深震撼起来, “卫渊,真乃猛将!” “怪不得大帅曾说过,若是卫渊与张辅其中一人领兵,我军也绝不可能杀到汴京城外。” “卫渊杀过来了!” “.” 有辽军将士猛地惊呼一声。 这时,他们才注意到,卫渊距离他们,仅有二十余步! 卫渊直接掠过了重兵把守的大纛,不惜一切代价的冲向耶律仁先。 有几名辽将为了保护他们的主帅,只能紧握手中兵刃,阻挡卫渊前行的步伐。 但毫无例外,如同小卒一般,仅是一个照面,便被卫渊砍翻在地。 这一刻,卫渊形同杀神,无论辽军将领还是士卒,见了他,都是不由自主的胆寒。 哪敢与他一战? 原本以骁勇善战著称的辽国士卒,居然会惧怕起了卫渊,甚至都不敢与其正面交锋了。 耶律仁先很清楚,再这样下去,卫渊就会杀到自己身前。 届时,他若死了,则辽军士气必然下跌溃败。 可他若逃,只怕就再也没有攻到汴京的机会了。 就当耶律仁先沉思期间,忽然与卫渊对视一番。 虽然只是匆匆而过。 但是,卫渊那种让人感到心悸可怖的眼神,仍是让他不由得心颤一下。 也就在这时,耶律仁先不再犹豫,大声道:“撤!” 撤?! 当他下达命令的那一刻,诸多辽军将领纷纷感到惊诧, “大帅,此时撤军,我大辽勇士,岂不白白战死于此?” “不撤又能如何?卫渊一旦杀来,谁能保护大帅?” “撤!只要大帅无恙,我等终有机会再杀过来!” “撤!” “.” 他们最终还是听从了耶律仁先的命令,不敢再继续缠斗下去。 卫渊的突然袭击,将耶律仁先的部署彻底打乱。 很快,辽军吹起撤军的号角,无论是正在攻城的辽军将士,还是散布在汴京城四周的辽军,在听到那号角声后,都不约而同的,呈建制撤退。 而且,就算是撤军,辽军依旧能够保持一种很完善的阵型。 曾几何时,这种兵阵的优势,北方游牧民族并不擅长。 而如今,反倒是中原政权的军队,渐渐失去了这种优势,并且,无论是战马还是兵刃等等,都已经逐步落后于北方游牧民族。 很快,耶律仁先就在大军的掩护下,快速离开此间,与卫渊拉开距离。 在卫渊听到辽军撤退的号角声响起的那一刻,也并未朝着耶律仁先追逐过去,而是及时收拢军队,杀向汴京城。 原本攻城的那些辽军将士,在接到撤退的命令之后,与卫渊带来的骑兵正好撞了个正着,不过,双方都未恋战,而是任由彼此离去。 当卫渊靠近汴京城的那一刻,所有劫后余生的周军士卒,都兴奋地将手中兵刃高高举起,一遍又一遍的,不停高喊着‘卫渊’的名号: “卫帅威武!” “辽军撤了!我们赢了!卫帅威武!” “天佑大周,天佑汴京!” “卫帅!卫帅!” “.” 卫渊并未在乎这些声音,对于他来说,此战之胜,才仅仅是刚刚开始而已。 他现在最不能浪费的,就是时间。 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需要处理。 他骑着追风,疾驰入京城,看到了极其狼狈的韩章。 不过,这一刻,他并没有因为韩章的狼狈而嘲笑对方。 而是对这位曾经的宰辅,投以蕴含着极高敬意的目光, “韩相,辛苦了!” 仍旧站在城头上的韩章,在侍卫的搀扶下,很快就站在了卫渊身前。 后者当即翻身下马。 韩章看着他,并未急着开口,而是拍了拍他的肩膀,又看向四周无数倒下的尸体,眼睛里逐渐泛起泪花儿。 良久,才缓缓开口道:“总算是等到你来了。” 卫渊抱拳道:“韩相辛苦,接下来,交给我就好。” 韩章点了点头,刚想再说些什么,忽然,感到脑袋里一阵眩晕,直接仰头倒地。 幸亏被卫渊及时扶住。 不管韩章此前有多么针对卫渊,不管韩章有多么针对武将,但不置可否的是,汴京一战,韩章体现出了一位士大夫该有的精神。 他没有选择后退,而是选择死战到底。 如果不是韩章在坚守汴京,如果换做其他一名文臣,那么,汴京城早就被耶律仁先拿下了。 就算卫渊赶来,也是徒劳无功,反而还容易被休整过来的辽军全歼。 与此同时。 皇城。 太子赵曦矗立于城头之上,紧紧皱着眉头,正在等待着辽军杀来或是前方传来的战事。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骑马而来。 赵曦见了,不由得心中一紧。 只见那斥候翻身下马,快步走到皇城跟前,大声道: “卫帅率军来援,大破辽军,辽军已撤!” “卫帅率军.” “.” 他反反复复说了不下十余次。 赵曦也认真听了不下十余次。 每次都比上次听得要真切。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