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待卫渊来到朝殿时,百官已等了一会儿。 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凝聚在他的身上。 在他们看来,如果说,除了皇帝之外,还有一人,能算是天命之人,那么这个人,一定是卫渊。 农家子出身,昔日不过区区一边陲小将,短短几年光景,就已成长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如何能不让人羡慕? 待卫渊来到众人身前,刚想朝着赵曦跪拜,众人却听这位新帝缓缓开口道: “卫渊,你甲胄着身,无需多礼!” “今日,朕也不与你废话,也不议你如何要打此仗,总而言之,朕,只看结果!” 说到这里,赵曦豁然起身,目视群臣,最终,仍是看向卫渊,正色道: “自今日起,北伐期间,大周境内军队,皆由你节制调动。” “驱逐鞑虏,收复失地!” 闻言,卫渊郑重抱拳,“臣,领旨!” 换做以前,新帝登基,绝不敢肆意大动兵戈,若是一旦战败,极容易造成社稷倾覆的惨剧。 是以,所有人都认为,在赵祯驾崩后,赵曦会采取怀柔政策,争取通过谈判的手段迫使辽军撤退。 但谁也没想到,一个年仅不到十岁的皇帝,居然敢有胆量与辽军死战到底。 甚至在灵前继位当日,就要派出军队北伐。 在王安石看来,这都是赵曦过于早慧的表现。 所谓过慧早夭,这不是一个好兆头。 当日。 赵曦命卫渊乘坐自己的龙辇,前往汴京城外。 途中,赵曦一直神采奕奕的,与卫渊说了很多,恨不得即刻收复失地。 龙辇内。 卫渊看着眼前的天子,无奈地笑了笑。 在百官前,赵曦就是一名天子,可在卫渊这里,却放下了所有的防备,更像是一个孩子。 他不知道,他与赵曦之间的师徒情谊还能维持多久。 若能撑到收复燕云十六州,实现华夏大一统,那就无憾了。 赵曦显然没有想那么多, “卫师,若你杀了那耶律仁先,可定要将他的头颅带来,我要用他的头骨做成蹴鞠!” “卫师,朕不问你如何打这一仗,朕就问你,可有把握?” “卫师,就算打不赢也不要紧,收复失地的事情,咱们可以慢慢来,朕还年轻,卫师正值壮年,不必急于一时。” “卫师,倘若兵败,朕说的是倘若、万一,你可一定要保全自己,活着,就有希望,耶律老贼已经老了!” “卫师.” “.” 这位年轻的天子似乎并不觉得自己的话有些多,更不觉得厌烦。 他很恨不得,此刻领兵出征的人是自己,而非卫渊。 赵曦一口一個‘卫师’,他从未这般热切的称呼过‘王安石’。 若论卫渊与王安石对赵曦谁的影响更大,那无疑是前者。 没有前者,今日的赵曦,不会变得这么好战,更不会整天嚷嚷着要收复燕云十六州。 龙辇外,街道两旁,跪满了头戴白布的百姓,他们还在为赵祯守孝。 他们不停地高呼着‘皇帝万年’。 但赵曦并未在乎这些声音。 这位仅看外表,只让人觉得略显可爱的天子,满脑子都是击溃辽军的事情。 “卫师.” 赵曦还在说着。 卫渊突然插了一句嘴,“陛下.” 赵曦问道:“卫师,伱可是有话要说?有什么要求,你尽管提,朕一定极力满足.” 刚说到这里,就见卫渊摇了摇头,“陛下,到城门了。” 赵曦一愣,笑了笑,旋即,在众人的搀扶下,下了龙辇。 卫渊站在他的身后。 赵曦上了城头,卫渊步行出城。 城外,是陈大牛集结的十五万兵力,其中包括五万荡虏军。 其余十万,是个虚数,包括着已经绕道汴京,前往汤阴的江南军队。 待卫渊出城去,翻身上马之际,赵曦已经站在了城头上,看向已经列阵的大周将士,心中顿生豪迈。 从未饮酒的他,突然让朱总管拿来一杯酒,大声道: “你们都是大周的英雄!” “这杯酒,敬你们!” “朕,愿诸将,旗开得胜!” “朕,在汴京,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