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章 保守一点吧-《外科教父》
第(3/3)页
有时候,唐顺相信团队的力量,但是更多的时候他相信天才的力量,尤其在科学发展史上,推动科学进步的主要力量一直是形形色色的天才,而不是普通人组成的团队。
在数学上,一个高斯的作用可以超过无数平凡的数学研究者的作用,每一个学科都是如此。
众多的博士们开始议论纷纷,有人认为用五年时间来完成这种课题太过天真,有人认为参照K疗法的进度用不了五年,还有人认为K疗法带有极强的运气性,不能作为常规参照,大家讨论得十分激烈,意见各不相同,各自都有自己的理由。
唐顺朝着杨平望去,他还是闭目养神,唐顺已经习惯杨教授这个嗜好,他不敢去打扰。他看了看陆小路,陆小路明白唐顺的意思。
他们心照不宣:“等一会吧。”等杨教授自己睁开眼睛。
反正这些博士们还在议论,让他们去议论,等杨教授睁开眼睛再问问杨教授究竟需要预定多少时间,这样唐顺好做规划,资金、人才等等,都要具备计划性。
大约十分钟后,杨平终于睁开了眼睛,唐顺立即抓住机会:“杨教授,你看我们下一步研究计划需要预计多长时间?”
多少时间?杨平想了想说:“我们还是保守一点,不要太急躁,将时间拉长一点,一年时间吧。”
一年时间?还是保守一点?唐顺以为自己耳朵有毛病呢。
“教授说一年?”唐顺向身旁的陆小路求证。
陆小路点点头:“好像是这么说的。”他也不敢确定,一年时间实在太出人意料。
果然教授不走寻常路,唐顺本来还想问问,但是看着杨平脸上那种强大的自信,回想起每次研究遇到困难的时候,教授总是能够做出极其精准的判断。
比如思思出现脑水肿的时候,杨教授果断地提出开颅手术来预防脑疝,大家当时都有疑惑,觉得杨教授实在太激进,可是后来的事实证明,杨教授是正确的,如果不是他果断做出决定,思思一定会因为脑疝死亡。
想得越多,唐顺越是觉得杨平是神人,他居然每次面临纷繁复杂的困难时,总是能够穿透迷雾抓住事物的本质,做出极其精准的判断。
唐顺觉得自己不应质疑天才的判断,于是说:“好的,我们预定为一年,所有的安排都按照一年的计划来安排。”
在杨平看来,再长时间就是浪费,绝对不能做出五年的计划,实在是太磨人了,哪有花这么长时间来做一个课题。要不是现实中各种客观条件限制,他还会更快。
但是没办法,现实中无论怎么快,都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你总不能快进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