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你放心好了,我没事的,只要你和孩子们好好的,我宁愿辛苦一点。” 唐晓晓咬牙点了点头,既然林荆坚持,那自己也没什么好说的。 大年过后,绣院里,刘婶也已经带领着大家正式开始开工了。 唐晓晓把家里的事情忙完之后,便想着过去瞧瞧。 刚走到院子门口,耳边便传来绣娘们的谈笑声。 唐晓晓举步走了进去,跟大家打了声招呼,察看了一下大家手里的绣品。 年前拿到了唐晓晓手中的福利,年后,绣娘们便越发努力的开始织袖边。 见他们这般,唐晓晓倒也放心,她便准备离开绣院回家去,来此处绕了一圈,眼看着也快到正午时分,该给孩子们做饭了。 唐晓晓没正打算离开时,突然听到大家在议论村里某个人家的小孩要马上要进学堂读书去的事。 唐晓晓好奇的停下脚步,在一旁仔细的听着大家的言论。 今年开春后,唐晓晓也是打算把子清送到学堂里去念书的。 林子清已经九岁了,在自己的时代,只要年满六岁的娃娃都都已经去学校上学了。 而在这个时代,只有男子满了八九岁才可以去学堂读书,很多孩子却因为家里穷而上不起学堂。 自己刚穿越过来时,也是家徒四壁,连温饱都成问题,更别说送孩子上学了。 现在家里条件稍微好了点,手里边也有多余的银子了,也是该送子清去学堂念书了。 无论在什么时候,人总是要会读书写字,才能有自己的一条出路,活出一个样子来。 顾而今年便打算先把子清送到书院去,子瑜和子嫣年纪尚幼,可以先留在身边自己教他们识些简单的字。 想到此处,唐晓晓便走到她们跟前开口问道:“各位可知道,在咱们镇上的学堂哪个比较好?” 绣娘们听到唐晓晓这么问,便想起来他家子清今年也到了上学的年纪了,便热情地向她作了介绍。 唐晓晓从各位绣娘那里了解到,在镇上总共有三个学堂,至于哪一个比较好,绣娘们各有各的见解,意见并不统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