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章 新市民文学-《文娱1990》


    第(2/3)页

    一斤豆腐有五块,二两一块,这是公家副食店卖的。个体户的豆腐一斤一块,水份大,发稀,锅里炒不成团。小林每天清早六点起床,到公家副食店门口排队买豆腐。排队也不一定每天都能到豆腐,要么排队的人多,排到,豆腐已经卖完了;要么还没排到,已经七点了,小林得离开豆腐队去赶单位的班车。最近单位办公室新到一个处长老关,新官上任三把火,对迟到早退抓得挺紧。最使人感到丧气的是,队眼看排到了,上班的时间也到了。

    离开豆腐队,小林就要对长长的豆腐队咒骂一声:‘妈了个×,天底下穷人多了真不是好事!’”

    看到这,刘林江对这篇稿子的基调,基本已经有了底。

    这是篇写实的现实主义小说,贴近生活,行文平淡,却又有声有色。

    尤其是最后一句骂街的话。

    按他一贯以来的经验,他可以确定,这句话一定是这篇文章的核心主旨。

    就开头而言,刘林江愿意给它打九分。

    主题明快,思路清晰,行文功底了得,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暗藏杀机”,很有几分火候。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开头,兼具了文章的大和小。

    所谓大,就是文章主旨。

    这明显是篇描写市民生活的小说,而这段开头,一上来就把当代市民精打细算务实算计的生活状态描绘得入木三分,并且通过主角之口,道出了文章和市民阶层的“心声”:不愿意做穷人,可偏偏高不成低不就。

    所谓小,便是时间、地点、人物。

    这开头把这三样要素都交代得很清楚,尤其是在人物上,几行字就描绘出了一个具体清晰的人物形象。

    毫无疑问,这个作者是功力的。

    刘林江禁不住回头看了下作者名。

    苏和。

    挺普通也挺陌生的名字,可以肯定不是成名作家。

    毕竟,做了那么多年的《小说月报》编辑,他能把国内所有大大小小的知名作者,都如数家珍地背出来。

    拿过投稿信封,看了下寄件人叫苏洲,同样也是个很陌生的名字。

    应该是个新人作者。

    暗暗想着,刘林江继续往下看起了文章。

    这一看,就是近一个小时。

    期间,陈谷园看完了,催他去吃饭,但被他拒绝了。

    “你先吃去,我看完再去。”

    他对陈谷园之前不愿意去吃饭的行为是感同身受。

    这真是一篇好文章,吃饭和它比起来,算得了什么。

    就算饿肚子,也必须得先看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