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章 工作负担-《文娱1990》


    第(1/3)页

    《一地鸡毛》火了。

    火到什么程度呢,文化馆的宣传展示栏上,所有书画都撤了,全换成了《一地鸡毛》的稿子。

    虽说这是文化专干刘长林的个人主意,可反响极佳。

    哪怕是太阳能晒得人融化的大中午,苏洲从窗户探出头往楼下看,都能看到不少人不惧炎热地站在宣传栏前看得有滋有味。

    刊登了《一地鸡毛》的这期《小说月报》,也成了抢手货。

    其它地方不说,就说文化馆里,口袋里有几个闲钱,有点文艺思想,舍得买杂志的,基本都掏钱买了。

    不舍得的,也是腆着脸,和有的人借来看了一遍。

    书里主人公的骂街话,“天底下穷人多了真不是好事”,更是成了热门台词。

    培训组织部的同事们,就常把这话挂在嘴边,有自得,也有自嘲。

    甚至,苏洲还听到单位里的某位女同事,在电话里骂她老公和小林一样窝囊,一点办事的能力都没有。

    小林是谁?

    《一地鸡毛》的主人公啊。

    老实说,苏洲有点被这样的热度吓到。

    除了上学读书时,他还真没见什么小说能引起如此轰动,让人趋之若鹜地想要一睹为快。

    不过,想想现在是1990年,娱乐消遣本就匮乏,一篇出色的小说会被人追捧,也不算什么稀奇事。

    这年头,一本出色的小说,指不定还能弄得“洛阳纸贵”呢,他就是没预料到《一地鸡毛》居然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小说月刊》编辑部,也是一天比一天忙。

    和《一地鸡毛》相关的信件,如雪花般从全国各地飞来,哪怕他们不审稿了,一天二十四小时地看,也根本看不过来。

    “近三年来都没收到这么多信了吧,老陈、老刘,你们这是给我们增加工作负担啊。”

    看信看到头晕眼花,徐凤钊在稍作休息的间隙,向刘林江和陈谷园笑着打趣。

    不过,他心里其实是非常惋惜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