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章 工作负担-《文娱1990》


    第(2/3)页

    《一地鸡毛》现在已经完全成了现象级的作品,也是他们《小说月报》近三年来最为轰动的作品,而他居然没审到,当真是遗憾至极。

    毕竟,一篇优秀小说的刊登出版,对编辑的名声,是大有裨益的,做编辑的,哪个不想审到好小说,推出一篇好小说,对他们来说,完全有着互惠互利的利害关系。

    更别谈,《一地鸡毛》不仅优秀,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是现象级的。

    他现在完全可以预见刘林江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和《一地鸡毛》,以及《一地鸡毛》的作者苏和一起,成为众多文学刊物都乐于提及的对象。

    如果苏和够争气,甚至往后几年乃至十几、几十年,刘林江这名字都可能频繁地出现在很多人的视野中。

    这叫做“裙带效应”,也是他们做编辑的乐趣和成就之一。

    之于陈谷园,只能说还是十年如一日的傻。

    明明是他先审到的《一地鸡毛》,可现在完全被刘林江抢了风光。

    不过,估计他也习惯了,谁叫他太老实,光吃饭不长机灵呢。

    刘林江得意一笑:“有工作负担,总比没有好。单位效益好,我们日子也好过啊。穷人多了可不是好事,我们这不是为了争取不做穷人吗。”

    这倒是实话,有工作负担,说明杂志卖得好。

    杂志卖得好,那代表月度和年度奖金都能拿得高。

    现在累归累,可也算是分了刘林江他们的一杯羹,徐凤钊笑道:“照这么说,我们还得感谢下你咯。”

    “感谢我就算了,感谢老陈吧,《一地鸡毛》是老陈发现的,我呢就是沾光。”说着,刘林江侧目看了陈谷园一眼。

    这次,他截了陈谷园的功劳,心里多少是过意不去。

    当然了,苏洲的责编,他是做定了。

    十八岁写出杰作的诗人好找,可十八岁写出杰作,还是中篇小说杰作的作家难寻啊。

    他到现在都没敢和陈谷园说苏洲才十八岁,鲁敬立也同意先把苏洲的年龄严格保密。

    没办法,自建国以来,除了四十年代,十三岁就在《燕京青年报》上发表文章一举成名,初中没毕业就被借调到省文联,担任省级文艺刊物编辑,二十岁就加入国家作协的那位,还没人能在十八岁的时候,像苏洲这样写出现象级的轰动作品。

    而就他看来,苏洲这篇《一地鸡毛》的水准,还在那位神人同期的作品水准之上。

    尤其那位神人在十八岁前写的都是短篇作品,可《一地鸡毛》是中篇,是苏洲的处女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