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如来佛祖凭借此惊世之举,再次向三界众生彰显了自身无与伦比的实力,自此被尊为“西方佛门第一人”,受万众顶礼膜拜。 如来佛祖于灵山大雷音宝刹之中静修一月,稍稍恢复元气之后。 西方灵山便为佛祖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灵山内部庆功宴,名曰“灵山净土庆佛功宴”。 庆功宴会上。 仙乐飘飘,花香四溢,看不尽那奇珍异宝。 但见那设供之诸神,铺排斋宴,所用皆为仙品、仙肴、仙茶、仙果,珍馐百味,与凡世迥异。 有那各种素味仙花,人间罕见…… 有那香茶异食,服之可得延寿…… 众僧与菩萨们齐聚一堂,随心享用这些信徒们的贡品,气氛热烈非凡,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灵山。 如来佛祖端坐于主位之上,宝相庄严,开始为众僧和菩萨讲经说法。 与此同时。 如来佛祖将从天庭化缘所得之仙珍异果,如火枣红若烈焰,交梨晶莹似美玉,紫芝瑶草散发着神秘气息,碧藕金丹闪烁着奇异光芒…… 如来佛祖令阿傩捧着,迦叶布散,将其一一分赐灵山诸菩萨。 诸菩萨接过仙珍异果,双手合十,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齐声道: “谢世尊赐果!” 随后,一众菩萨纷纷各自献诗致谢,诗中满是对佛祖之敬仰与感恩,辞藻华丽,情真意切。 待众菩萨献诗完毕,便齐齐向如来佛祖行礼,恭敬道: “佛祖,还望您明示根本,为我等指解源流,以正我等修行之路,让我等在佛法之途上少走弯路,早日修成正果。” 如来佛祖微微颔首,目光深邃,开始讲解道: “一切众生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众生皆有佛性,然被尘世之妄想与执着所蒙蔽,如明珠蒙尘,无法显现其本有之光辉。” “法无定法,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文字不过是表达佛法之工具,不可执着于文字本身。” “譬如虚空,汝等菩萨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若能如此,方能领悟佛法真谛。” 这时。 有一位一菩萨即从座起,合掌问如来佛祖道: “世尊,如何修行得圆觉妙心?我等修行之人,渴望得那圆觉妙心,却不知从何入手,还望佛祖指点迷津。” 如来佛祖为其解答道: “观自在者,行深般若时,照见五蕴皆空。” “五蕴皆空,并非断灭一切,而是在寂静中常照万物。菩萨修行,当以般若智慧观照世间一切法,不执着于法相,方能得圆觉妙心,证得无上菩提。” …… 那如来佛祖在灵山为一众佛祖、菩萨、金刚、罗汉……讲解佛法,宣扬正果。 只见花雨缤纷,如祥瑞之兆降临,洒落在众人身上,带来无尽之祥瑞,似佛之恩泽,润泽众生。 那天龙环绕,似在聆听佛法真谛,不时舞动身躯,似在表达对佛法之敬意,如虔诚之信徒,顶礼膜拜。 众僧和菩萨们听得如痴如醉,仿佛置身于佛法的浩瀚海洋之中,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礼和升华,恰似久旱逢甘霖。 真可谓是:“禅心朗照千江月,真性情涵万里天。” 如来讲罢,目光扫视众僧与菩萨,缓缓开口道: “吾观这三界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 “北俱芦洲之地,妖魔鬼怪横行,一个个穷凶极恶,冥顽不灵,实乃野蛮之地,难以度化。” “那地方,众生被邪恶与愚昧所笼罩,罪孽深重,无可救赎,当永坠无间地狱,根本不配得到我等的佛法。” “那东胜神洲,乃是道门之自留地,为道门根本所在,根深蒂固,其众生对道门信仰坚定,不好度化。” “若强行度化,恐彻底引发佛道之争,届时三界必将陷入动荡不安,不利于三界之安宁,亦非吾等所愿。” “而西牛贺洲在我佛法熏陶下,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已是西方极乐世界。” “此地众生已得佛法之益,生活安宁祥和,人人幸福安康,无须再行度化。” “唯有那南赡部洲之地,贪淫乐祸,多杀多争。” “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正是需要度化的地方。” “此地众生被欲望与恶念所驱使,如那无舵之舟,在苦海中漂泊,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急需我佛法之救赎。” “所以,我们要向那南赡部洲的人传经,劝人向善,带他们脱离苦海。” “此乃大慈大悲之举,功德无量。” “可救南赡部洲之生灵于水火,度南赡部洲之生灵脱离苦海,此乃吾等佛门弟子之使命。” “此事,我与玉帝已商议妥当,他可许我们诸多方便,配合我们佛法东传。” “有玉帝之支持,我佛法东传之事,定能顺利推行!” 三千诸佛、五百罗汉、八金刚、诸位菩萨听闻,皆欢喜不已,脸上洋溢着激动与振奋之色。他们齐声高呼: “善哉,善哉,合该如此!” “我等定当全力救助南赡部洲之生灵脱离苦海,此乃大慈大悲之事也。” “我等愿追随佛祖,为佛法东传贡献自己的力量!” “哪怕历经千难万险,亦在所不惜!” …… 于是。 这个时候,西方灵山集团的大项目——“西行取经(佛法东传)项目”,就正式开始准备了。 项目,需要有人去做。 第一步,自然是先确定项目的人选。 他们西方灵山,应该派谁去向东土传经呢? …… 如来佛祖言罢,目光扫视众佛,缓缓开口道: “然,吾与太上道祖已然商议妥当。” “吾西方灵山欲先于南赡部洲小范围内试行传经之举。需择一处道门影响相对薄弱之地,遣佛门弟子前往传经布道。” “如此一来,既可观佛法于南赡部洲之适应情形,又能避免与道门起大规模冲突。” “待时机成熟,再广传佛法于世间。” “如此,既可弘扬我佛慈悲之教义,又能免去诸多不必要的纷争。” 药师琉璃光王佛闻言,微微颔首,面容祥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