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他双手合十,轻声道: “如此安排,倒也妥当。” “此事既已定下,吾等倒也不必急于一时。”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方为上策,以免功亏一篑。” 如来佛祖微微点头,目光中透着一丝思索,似在权衡利弊。 少顷。 如来佛祖缓缓开口道: “只是,吾等当遣何人前往南赡部洲传经呢?” “此去南赡部洲,山高水远,路途漫漫,艰难险阻无数,非有大毅力、大智慧者不能胜任。” 此言一出,大殿内瞬间寂静无声,诸佛皆陷入沉思。 唯有殿中缭绕的香烟,在微微飘动,似在诉说着众佛心中的纠结与考量。 毕竟,这传经之事,关乎佛法东传之宏伟大业,非同小可。 办好了,功德无量,升果位、加香火,那都不在话下,自是水到渠成之事。 办砸了,恐有负佛祖重托,贻笑大方。 当下。 只见队列中缓缓走出一尊女菩萨。 那女菩萨眉如小月,弯弯似柳叶轻拂;眼似双星,熠熠生辉。 她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宛如樱桃初绽。 正是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里活观音。 观世音菩萨双手合十,微微欠身,开口道: “贫僧保举一人,可去前往南赡部洲,完成传经之重任。” 如来佛祖目光温和,道: “菩萨,但讲无妨。” “吾等皆知菩萨慧眼独具,所荐之人,必有过人之处。” 观世音菩萨微微欠身,姿态优雅,道: “世尊座下,有二弟子金蝉子灵性非凡。” “昔日,金蝉子于灵山听法,常能提出独到见解,其佛法悟性,实乃罕见。” “虽金蝉子曾有顽劣之时,轻慢佛法。” “彼时,他年少气盛,未能完全领悟佛法之精妙,于听法之时,偶有懈怠。” “但如今,金蝉子尘缘渐消,佛性愈发显现,恰似明珠拂尘,光彩渐露。” “他在灵山修行多年,历经诸多考验,已逐渐褪去往日的浮躁,内心愈发沉稳。” “且,金蝉子心怀慈悲,有普度众生之宏愿,实乃传经之不二人选,若能担此重任,定能不负众望。” 如来佛祖闻言,心中虽特别高兴,但面上却故作沉吟,缓缓说道: “金蝉子性情顽劣,曾轻慢佛法,恐难成大器啊。” “此去南赡部洲,责任重大,若其旧习难改,恐误了大事啊。” 观世音菩萨笑道: “正是因为金蝉子曾轻慢佛法,所以才需要去多加磨练,改过自新啊!” “此去南赡部洲传经,历经千难万险,正可磨其心性,增其智慧。” “在那重重困境中,他方能深刻领悟佛法之真谛,明白修行之不易,如此,日后方能修成正果,为佛门增添光彩。” “此乃金蝉子之机缘,亦是佛法东传之契机。” 普贤菩萨听闻,微微颔首,附和道: “观音大士言之有理。” “金蝉子虽有顽劣之过,但佛性本具,只是往昔被尘世之念所蔽。” “若是金蝉子能得此机缘,定能脱胎换骨,成为佛门栋梁,为佛法东传立下不世之功。” “届时,佛法之光将普照南赡部洲,众生皆能得度。” 一时间。 “世尊的二弟子金蝉子,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 “派金蝉子去东土传经……” 大殿中众佛皆微微点头,似是对观世音菩萨和普贤菩萨之言深表赞同。 灵山的过去佛——“燃灯古佛”静坐于灵山高位之上,双眸轻阖,未发一言,似在沉思,又似在洞察一切。 灵山的未来佛——“弥勒佛”微微抬眸,嘴角挂着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却一言不发。 弥勒佛仿若一位旁观者,静静地看着这殿中风云变幻、局势起伏。 但他的心中自有一番精妙的计较与筹谋。 就在这时。 又一尊菩萨从队列中缓缓走出,其声清朗,如珠落玉盘,言道: “贫僧亦保举一人。” “此人心性澄明,佛缘深厚,比起金蝉子,更可胜任佛法东传之重任。” 只见其面容祥和慈悲,眉眼低垂,似含无尽悲悯;头顶宝瓶,熠熠生辉。 这尊菩萨手持未绽之莲,清幽雅致;发髻高挽,尽显庄重;耳垂修长,佩戴着精致华美的耳环;身着深蓝色天衣,衣袂飘飘,尽显空灵飘逸之态。 有诗赞曰: “金身焕彩耀十方,慧目含光破迷茫。” “手持妙莲开觉路,大势至尊护法王。” 此尊菩萨,正是那大势至菩萨。 …… (PS:5k+大章,早更。特此感谢二郎显圣真君的15000币打赏,感谢二郎显圣真君279的10000币打赏。感谢各位书友的月票、推荐票,感谢~~) 第(3/3)页